LOGO

我們是永遠的好朋友?:關於女性友誼的真相

作者:克萊兒.柯恩 Claire Cohen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23-06-02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6267063378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20頁
開數:14.8 x 21 x 1.6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性別研究

定價:NTD$ 420
優惠價:NTD$ 378
庫存 > 有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克萊兒.柯恩(Claire Cohen)

  克萊兒.柯恩是一名獲獎無數的記者,因為撰寫女性議題相關的文章榮獲英國雜誌編輯協會(British Society of Magazine Editors)提名為年度最佳女性編輯。她是播客節目《克萊兒.柯恩談「好閨蜜?」》(BFF? with Claire Cohen)的主持人,訪問知名女性公眾人物,了解他們的女性友誼。克萊兒過去也曾主持播客節目《冒牌者》(Imposter),訪問過琵豔卡.喬普拉(Priyanka Chopra)等傑出女性,與她們一起探索從自我懷疑到成功的心路歷程。克萊兒為《泰晤士報》(The Times)、《Vogue》、《紅秀》(Grazia)、《每日電訊報》(Telegraph)和《衛報》(The Guardian)等出版物撰稿,也是英國廣播公司(BBC)和全國性電台的常客。二〇二一年,她被提名為英國前五十大推廣性別平等的先驅者,且是金斯堡女性健康基金會(Ginsburg Women’s Health Board)的創始成員。克萊兒現在和先生以及一隻小貓居住在南倫敦,本書是她的第一本書。

譯者簡介

鄭婉伶

  臺大翻譯碩士學程就讀,維也納大學漢學系碩士交換。譯作包含《大貶值:即將到來的全球貨幣動盪與投資風險指南》(合譯)、《好萊塢劇本創作術:地表最強影視工業如何打造全球暢銷故事?》。翻譯相關事宜請來信:angel51868@gmail.com,譯文以外的藝文生活請見: wanlingcheng.tumblr.com/

內容簡介

友誼對現代女性越來越重要,但別相信世界上有完美的閨密。
如果你不想談戀愛,不想要生孩子,那麼你的朋友將是陪你度過難關的人。

  本書要打破你對女性的刻板印象,撕掉那些被貼上的標籤,讓女性不用再被男人歸類為是「哪一種」女人,因為我們一樣擁有智慧和情操,且足夠理性和獨立自主。

  在女性友誼中你可能也曾有過某些遺憾,或者希望自己能早點知道某些事,這就是該好好檢視女性友誼複雜性和現實面的原因:
  ˙如果你覺得和某個朋友已經不適合了會怎麼樣?
  ˙該如何在成年以後結交新朋友並維繫感情?
  ˙什麼時候該放手讓損友離開?
  ˙為什麼當你被丟下時會感到如此受傷?
  如果有以上疑問,就是該翻開這本書的時候了。

  這是一本溫暖且撫慰人心的指南,旨在幫助女性深入且恆久地深化女性間的友誼。

  當今世代,人們結婚生子的時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晚,甚至不婚不生的比例提高。人們需要重新評估友誼,因為對於越來越多的女性來說,友誼將是「生存關鍵關係」──這種關係將為妳帶來穩定,為妳帶來安全感,影響妳的生活決定和健康。

  女性友誼的核心其實就是愛情故事,對很多女人而言,這是她們一生中值得稱頌的愛情。仔細想想,親密的友情和愛情究竟差在哪裡?相同的特性有:忠實、無私、體貼、慷慨、陪伴,笑淚交織、同樣的價值觀。換句話說,你想透過愛情得到的東西,那些比同床共枕更重要的東西,女性友誼都能給你。萬一和朋友分手了呢?那種痛不亞於任何心痛,甚至會留下更深的傷痕。女性友誼其實很緊密,但交朋友的過程卻可能困難重重,我們現在能做的是,改變自己看待和定義女性友誼的方式,並大聲稱頌它。

  書中內容網羅才華橫溢的女性的訪談,以及其他各行各業女性的親密友誼故事。克萊兒.科恩認為友誼不同於愛情,它更難被界定,也更常被視為是個理所當然的東西。

章節試閱



  每當我搭火車通勤上班,身旁總會坐著同一群女性,三、四十歲上下、穿著時髦、看起來很有自信,但這不是她們吸引我的原因,她們的笑聲和自在的相處讓我感到好奇,我忍不住拿下一邊耳機,仔細偷聽她們的對話。我偷聽到她們談論工作,有時還會直言不諱地給對方意見。有人手機壞掉,其他人便會拿出備用機借她,「拿去吧,我用不到!」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有時她們也會毫無重點地聊上半小時。

  這些女性戲稱自己為「通勤媽媽團」(我就說我在偷聽),她們的孩子上同一所學校,但她們的感情早已超越孩子們共同的課表。每天早上受到她們友誼滋潤的我,似乎也得到了某種正能量。老實說,我對她們的友誼十分好奇,為什麼呢?因為女性友誼這個問題已經困擾我多年,我很難結交女性朋友,我非常瞭解其困難之處,不論是在求學階段或者已經出社會多年,我一直都很難打入某個朋友圈,或者輕易找到完美的長久閨密,或許很多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但卻總是避談這個話題。然而,每當我們覺得交朋友很難,便會想起自己那幾段不太順遂的友誼或者年輕的自己,聳聳肩心想:「天啊,真的很困難。」我們可能會花上許多年自我懷疑或暗自舔舐傷口,難道只能這樣嗎?難道我們就注定無法像經營愛情一樣用心經營友誼嗎?還是我們能展開不一樣的討論呢?

  我一直要到三十幾歲才能真正在友誼裡獲得安全感,尤其是女性友誼。我深信如果年輕時的我也能讀到這樣一本書,我會更快找到這份安全感,我會更快樂、更願意相信別人,也能更從容面對友情路上的阻礙,我們是真的需要幫助。根據英國前進(Onward)智庫二〇二一年七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裡有五分之一認為,他們只有一名或甚至沒有任何親近的朋友,這項數據是十年前的三倍之多。前進智庫表示,我們正身陷大規模孤獨症疫情之中。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數據顯示,四百二十萬名英國成年人認為自己「總是或常常感到孤獨」,疫情之前的數據為二百六十萬。如果加入「有時感到孤獨」的受訪者,那麼每四名英國成年人,就有一名感到孤獨,女性的孤獨程度甚至比男性高。終結孤單倡議活動(Campaign to End Loneliness)進一步統計,將近半數(百分之四十五)的英國成年人「偶爾、有時或時常感到孤獨」。雖然社交隔離對無業者、窮人和移民影響甚鉅,但其他人也難逃孤獨,孤獨能夠影響所有人,不分老少。英國少兒慈善基金會(Children’s Society)二〇二〇年的一份報告顯示,當年十至十五歲的青少年是幾十年來最不快樂的一代,因為他們缺乏穩固的友情。《六人行》(Friends)是Z世代族群最愛觀賞的電視影集之一,此影集於一九九四年開播時,Z世代族群可能都還沒出生,但這個史上最孤獨的世代卻無法與劇中的友情產生共鳴,他們渴望看見自己能夠同理的友情,因為現實生活中交朋友和維繫友誼都不容易。

  我們會發現女性友誼其實很緊密,但交朋友的過程卻可能困難重重,當然,嘗試和失敗都是成長的一部份,但我相信交朋友不需要這麼辛苦,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是時候打開天窗說亮話,想想該怎麼做比較好,想想我們真正的朋友是誰,只要我們做對了,女性友誼能夠成為最能滋潤我們生命的養分,我們現在能做的是,改變自己看待和定義女性友誼的方式,並大聲稱頌它。

  我相信現今是女性友誼的黃金時代,一切只會變得更好。在未來,女性在我們生命中的重要性可能遠超過其他人,過去幾世紀以來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即將被扭轉,我們將會重新型塑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關係,也就是說,對我們許多人來說,女性友誼十分重要且不容小覷。

  現今的狀況是:我們結婚生子的年紀越來越晚,那些過去對女性的期望逐漸被打上問號,例如:女性的首要之務是把自己變成男人眼中的完美對象。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我們的人生還有什麼可能性?有些朋友因為知道自己能有強大的後援,所以放心地生下孩子,另一群朋友則是開心地說自己不想成家,或許幾年前的她們還不覺得自己能這麼做,好像不生個孩子就稱不上是女人。

  「友誼的情感連結十分強大,對於現代女性而言,友誼只會越來越重要。」牛津大學演化人類學家安娜.麥菁(Anna Machin)教授這樣告訴我,「其實我們都該重新評估友誼,因為對越來越多的女性而言,友誼將成為支持自己生存下去的重要關係。這種情感連結會帶給你安定,讓你得到依附的安全感,影響你的人生決定和健康。如果你不想生小孩,那麼能陪你渡過難關的人只剩朋友了。與過去相比,友誼對現代女性越來越重要,我們必須有這樣的認知。」

  聽起來是不是很棒?我們終於不用靠著找到另一半來成就幸福美滿的生活,當然,如果真的找到另一半也是錦上添花,就像為女性友誼這塊大蛋糕點綴上裝飾的櫻桃,但愛情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了。我很樂見女性友誼和愛情在生活中變得同等重要,我相信如果我們像談論愛情一樣多多談論友誼,女性友誼的力量會變得更加強大。

  這也是為什麼我想討論女性友誼的真實面向。我從小生長在女人堆,讀過兩間女校,現在是全國報紙的女性新聞版的編輯,如果像我這樣的成長背景,都很難相信別人、敞開心胸,認為自己不適合結交女性朋友,那麼你們可能也還沒想通這些問題。我花了一些時間才發現,許多看起來像是「對的朋友」,很可能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人類很難預測且總是充滿驚喜,有時最好的朋友反倒是你最初不看好的人。

  然而,我們從小聽到或看到的都不是這麼一回事,從上學以來,我們一直被灌輸要有「永遠的好朋友」 的概念,也就是你應該有一名女性靈魂伴侶,你可以告訴她所有秘密,她也永遠在你身旁支持你。但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根本遙不可及,我們浪費許多時間追求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而不是尋找最適合我們的友誼,或者珍惜我們所擁有的情誼。

  你知道嗎?我受夠假裝世上真的存在完美的女性友誼。

  不是每個女生都需要小圈圈,也不是每個人都像《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的主角一樣膩在一起吃早午餐;像《BJ單身日記》(Bridget Jones's Diary)的主角一樣整天和朋友抽煙;像《等待夢醒時分》(Waiting to Exhale)一樣,一群人坐在車子裡對著收音機高歌;像《閨蜜假期》(Girls Trip)裡的「閃亮幫」在飯店大開睡衣派對;像《女孩我最大》(Girls)一樣,一群女生在簡陋的公寓裡,分析彼此的感情生活。當然,也不是說這些女性友誼範本有問題,或許在你眼裡可能還有幾分真實,然而,根據我的經驗,這些過於理想的閨密互動與閨密極力想幫助我們擺脫的理想愛情枷鎖一樣不切實際。即便你可能對上述互動產生共鳴,你也一定面臨過獨自在家不知道能打給誰的窘境。女性不是閨密就是敵人,女性總是捉摸不定、過於情緒化、想要成為「女王蜂」,這類的刻板印象我還能列舉更多,不過你應該已經聽到厭煩了。

  女性友誼故事可能即將比浪漫愛情故事更為人稱頌,與此同時,也帶來一些老生常談和迷思,許多對於女性友誼的概念彷彿聖母-妓女情結的翻版,聖母-妓女情結是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於二十世紀初提出的理論,認為女性不是純潔就是下賤,不是聖女就是蕩婦,不是好女孩就是壞女孩,不是閨密就是互相對立。

  這些迷思都源於女性在歷史上受到的限制,為了讓我們好好待在自己的位子上,我們被放進不同的盒子裡貼上標籤,好讓男人辨別我們是「哪一種」女人。這也是為什麼一直到兩百多年前,女性友誼才被社會認可。打從女性出現來這個世界,我們就已經開始結交朋友,但我們的情誼要到十八世紀才會受到重視。

  「一直以來,好像就只有男人能夠交朋友一樣。」雪梨大學的歷史學家芭芭拉.凱恩(Barbara Caine)教授解釋道,她也是《友誼:一段歷史》(Friendship: A History)一書的編輯。「想要擁有友誼必須先獨立,而女性正好缺乏這方面的能力。某部分是因為『女人被認為』智慧和情操都不足,缺乏友誼所需的理性和獨立自主。」

  這一切到了浪漫時期才有所改變,浪漫時期流行抒發情感,特別是透過寫信,一件女性被認為比男性做得更好的事。到了十九世紀,女性開始和家裡以外的人建立友誼,和新朋友從事一些活動,也開始有了自我感知意識(真是不可思議!)她們陸續投入改革運動,加入政治團體,爭取女性投票權。雖然在法律上還是和男性綁在一起,但女性開始不斷向外拓展獨立的人際關係。

  凱恩教授將珍.奧斯汀(Jane Austen)的小說視為女性友誼正常化的重要轉捩點,珍.奧斯汀將正常的女性友誼化作當代暢銷小說中的核心概念。凱恩教授以《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為例,主角伊麗莎白的閨密夏綠蒂嫁給柯林先生,但伊麗莎白厭惡柯林先生,儘管如此,她們的友情並沒有受到影響。凱恩教授表示,「你可以看到在某些常見的限制裡,女性友誼依舊屹立不搖且具有其重要性。」

  我在為本書做研究時,見證了許多不凡的女性友誼,這讓我不禁覺得,怎麼會有人質疑「女性交朋友的能力」。其中幾個來自集中營倖存者的故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她們使用集中營姐妹(lagerschwestern)一詞來描述她們的友誼,這群毫無關係的女性,在如此艱困的狀況下盡力互相協助。

  她們會互相分享食譜、頭蝨梳,以及彌足珍貴、小心藏好的口紅,以免在「揀選」過程前被守衛發現,這是個攸關生死的過程,你看起來越健康,就越有機會被選去作苦力,而不是被送去毒氣室。更令人驚訝的是,當時還有因月經而產生的姐妹情,一些較為年長的女性主動和迷惘的年輕女性交朋友,這些年輕女性的初經可能才剛來沒多久,母親又不在她們身邊。我甚至聽到一個驚人的故事,一名女性將自己沾了血的內褲借給年輕女性,讓她們不會遭到噁心的德國警衛性侵(當時許多女性因為營養不良和壓力早就停經了),這個方法還真的奏效了。

  我們已經知道過去和現在都存在許多相似且令人讚嘆的女性友誼故事,卻還落入某種刻板印象中,這不是很令人憤怒嗎?我們甚至覺得自己一生只能有一位「閨密」,一旦長大就再也找不到閨密,以及友情只要出現裂縫就難以彌補了。

  如果放任這些女性友誼的迷思繼續存在,不管對男性或女性都是有害的,這些迷思只會拖累我們,讓我嫌棄彼此、輕易放棄。這些迷思跟了我一輩子,總是讓我覺得自己不夠格,帶給我不安全感,甚至覺得自己不知道處在什麼樣的情況,我相信你們可能也有相同的感受。

  因為面對友誼,某種程度上大家都是專家,我們都有關於友誼的故事可以說:我們經歷過的心碎、戲劇化的過程、愛情故事,友誼的高潮和低潮。不論我們是只擁有一名親密友人,或者在生命中陸續交到好友,又或者只是幾個不太熟的點頭之交,我們每天都在這些灰色地帶中試圖尋找方向,我們應該換個方式討論女性友誼:凸顯將一切複雜化的因素遠比創造一個琅琅上口的標籤來重要。沒錯,我們應該慶祝那些美好時刻,同時也坦承那些不那麼美好的時刻,正因為這些美好的片刻──貼心的卡片、表達支持之意的握手、體貼的舉動、突如其來的道歉──這些都是滋養女性友誼的養分,值得被大聲稱頌。如今的我們很不會表達情感,我也不例外,我是透過工作、自我探索以及痛苦的個人經驗,才開始瞭解女性友誼真正的力量,以及如何如實地呈現女性友誼。

  我花了超過三十年的時間才真正知道誰是我真正的朋友,更重要的是,我該怎麼當個好朋友。這段期間裡,我對女性的信心消磨殆盡,還得緩慢地重建起來,與此同時,我每天還得花時間撰寫報導,內容都是女性楷模仰賴神秘的「支持人脈」成就鼓舞人心的事跡。儘管表面上我看似是女性人脈網路的一員,但我內心感覺自己完全是個冒牌者,不確定自己是否知道如何信任女人,更別說愛她們。

  女性友誼的核心其實就是愛情故事,對很多女人而言,這是她們一生中值得稱頌的愛情。仔細想想,親密的友情和愛情究竟差在哪裡?相同的特性有:忠實、無私、體貼、慷慨、陪伴,笑淚交織、同樣的價值觀。換句話說,你想透過愛情得到的東西,那些比同床共枕更重要的東西,女性友誼都能給你。萬一和朋友分手了呢?那種痛不亞於任何心痛,甚至會留下更深的傷痕。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這本書裡重現我的人生故事,以及其他女性的故事,希望藉此發掘更多女性友誼的面向,也能因此更瞭解自己。我訪問了許多女性(以及少數幾位男性),受訪者年紀從九歲到九十二歲都有。與此同時,我也借重心理學家、人類學家、語言學家、歷史學家以及友誼教練的專業,試圖歸納女性友誼的趨勢。最重要的是,我很榮幸也很感謝所有參與者,他們與我分享了自己最親密以及最痛苦的友情時刻。

  許多女性受訪者發現自己很難大方談論女性友誼,不論是透過電子郵件回答我的問題或是進行正式訪談,因為她們被迫仔細檢視某些友誼的面向,這對她們來說通常都是頭一遭,然而,一旦她們開始討論,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是一種解脫。就連我訪問的專家也不例外,我們一聊完心理學或科學相關的話題後,她們都會迫不及待地告訴我自己的友誼故事。友誼可以算是我們生活的重心,不管我們是否擁有、想要、甚至想從中獲得更多,每個人的故事都會變得越來越豐富。談論友誼是一種解脫,即便你現階段不覺得自己擁有足夠的朋友,你還是會想和某個特別的人更進一步。或者你其實已經覺得滿足,但腦中卻總有質疑的聲音,說著某個以前的老同學……。其他許多女性可能也正經歷或曾經歷過同樣的事情,也因此更瞭解自己和她們的友誼。

  我希望她們的故事和我的文字能帶來希望,儘管身邊沒有完美的姐妹團,或者甚至沒有任何一位閨密;儘管有時一切看似不可能,但我認為友誼可以是有快樂、愉悅且相互影響的。如此一來,一路上的困難都值得了。你或許不認得人生中每個故事,其中的人物一定也不一樣,但我很確定許多場景以及因他們而產生的情緒,你一定都很熟悉。我希望能幫助你重新看待女性友誼,從一個更好的角度,讓你從你認識的女性中得到全新的安全感和驕傲,或許過程中有時會面臨許多挑戰,需要你和你的朋友坦承相對,我也曾經歷過相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