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芭芭拉.哈波 Barbara Harper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期:2015-04語言:繁體中文ISBN/ISSN:9789576967993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16頁頁開數:14.8 x 21 cm開類別:精選書展 > 多元家庭/教養
芭芭拉.哈波(Barbara Harper) 是全球知名的生產推廣者、護士、助產師以及三個孩子的媽媽,基於對自然生產的熱情,在一九八八年創建了非營利機構「全球婦嬰健康協會」(Global Maternal/Child Health Association),致力於自然生產的教育與研究。她巡迴各國演講有關婦產醫療改革與水中生產的議題,目前定居於奧立崗州波特蘭市近郊。
本書是由「全球婦嬰健康協會」的創始人芭芭拉.哈波(Barbara Harper)所著。這本書是為懷孕的準父母所寫,讓準父母更了解婦產醫療的相關知識與各種婦產醫療服務的優點與缺點,父母在被充分告知的狀況下,便能對自己的孕前產檢、產程和生產有更多了解,從而做出最合適自己的決定。 哈波以一位自然生產倡導者、護士、助產師和三位孩子的母親來向即將成為父母的人詳細解說,美國醫療系統內可能有的婦產選擇及如何為自己計劃一個更以家庭為中心的生產經驗。在這本書中,她也會談到各種可能的婦產醫療迷思,例如生產在醫院最安全、會陰切開比自然撕裂傷好、分娩之前即進行時不可進食等等,致使婦女將生產的權利與主控權喪失,也讓婦女在了解相關婦產醫療知識後,讓自己不再恐懼生產或生產過程中所延伸的暴力,同時,減少生產時的痛苦。 她在書中提到各種不同生產方式的選擇、找到與產婦相同生產觀點的醫護人員、如何更有智慧的來運用現代婦產醫療科技,她同時提供很多務實方法給準父母,包括雇用陪產人員和水中分娩以減少疼痛,以及避免各種不需要的藥物介入產程。 經典復刻版特別製作32頁別冊【自主生產指南:迎接生命誕生的另一種選擇】,概述台灣溫柔生產的發展歷史與現況,並提供孕期營養須知、生產計畫書範例、分娩疼痛應對方式,以及相關資源一覽,讓讀者能夠找到更多接觸溫柔生產的管道,使溫柔生產的實踐成為可能。
別冊【自主生產指南:迎接生命誕生的另一種選擇】目錄Part 1朝向自主的生產:給準父母的貼心建言 郭素珍Part 2 讓每個婦女擁有更美好的生產經驗 高美玲Part 3 台灣婦女生產經驗觀察:從「溫柔生產」經驗談起 賴慧滿Part 4 在醫院也能選擇「溫柔生產」 呂理政Part 5 共同推薦:《溫柔生產》──送給準父母的最佳禮物! 周明明.曹健民.石光興.尤美女.黃秀瑛溫柔生產:充滿愛與能量的美妙誕生推薦序一 生產,可不是生病∕余慕賢推薦序二 從認知到選擇——善待女人、溫柔生產∕鄭博仁推薦序三 創造美好的生產經驗∕黃光大推薦序四 愛原來可以這麼多——溫柔生產經驗談∕賴慧滿作者序 讓生產充滿尊嚴與能量中文版序 回歸自然溫柔的生產致謝詞導讀 期待溫柔多元的生產選擇∕郭素珍第一章 溫柔的起始奇妙的生命製造溫柔生產的要素第二章 生產醫療化過去的生產方式從助產婦接生轉為醫師接生科學承諾改善生產結果止痛:「微光睡眠」紀元人人適用的的醫院生產掀開產前檢查的面紗醫療法律的困境醫療介入的結果第三章 破除生產醫療迷思迷思一:在醫院生寶寶最安全可靠迷思二:婦產醫療僅能由醫師來處理迷思三:胎兒電子監測器可以拯救寶寶迷思四:所有的寶寶都要在預產期當天或之前出生迷思五:止痛劑不會傷害胎兒迷思六:一回剖腹產,終生剖腹產迷思七:會陰切開術比自然撕裂傷好迷思八:生產環境必須無菌迷思九:年齡愈大,生產愈困難迷思十:分娩時最好不要進食迷思十一:親友會干擾生產迷思十二:寶寶需要待在嬰兒室接受觀察迷思十三:男寶寶需要割包皮第四章 溫柔的變革無恐懼的生產:迪克利德的自然生產無痛生產:拉梅茲接生法無暴力生產:勒博爺接生法生命重生:人性化生產生產沒有一定的法則有意識的生產女性收回自己的生產權第五章 水中生產為何要在水中生產?水中生產的歷史勒博爺接生法帶動溫柔生產美國興起水中生產浪潮英國投入水中生產世界各地的水中生產水中生產問答集給水中生產醫護人員的建議水中生產的未來第六章 身心合一子宮生態學身心反應息息相關傾聽自己的身體聆聽寶寶溫柔生產的身心預備功夫生產的性慾產前的全面準備工作身心靈合一第七章 營造溫柔生產計畫生產的擬定女性要的是什麼?消費者創造選擇的機會二○一五年前,讓婦孺皆享有健康照護附錄一 醫師面談問題集附錄二 助產師面談問題集附錄三 生產計畫樣本
余慕賢(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任) 吳嘉苓(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黃光大(新莊惠欣婦幼院長) 鄭博仁(長庚醫院婦產部教授) 賴慧滿(國際嬰幼兒按摩訓練中心台灣區主任) 高美玲(臺灣助產學會理事長) 呂理政(署立桃園醫院婦產科主任) 周明明(台中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任) 曹健民(竹仁婦幼診所院長) 石光興(台北振興醫院婦產科主任) 尤美女(立法委員、女權律師) 黃秀瑛(台灣母乳協會副理事長) 楊誠嘉(聖保祿醫院教學副院長暨婦產科主任) 黃貴帥(三軍總醫院婦產部染色體檢驗中心主任) 陳宜倩(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
讓生產充滿尊嚴與能量 全球女性莫不引頸期盼最優質的生產方式,然而所謂的優質生產方式並不意謂著特定的醫院,或是特定的產房裝潢。事實上,女性所尋覓的是多元的生產選擇,所期待的是不受打擾的分娩與生產。女性期望能在生產時掌控個人的身體自主權,並能於產後親自照料寶寶。生產向來皆由醫療人員所主導,如今則又重新倒向較為合理、較為人性化,而又適合媽媽與寶寶的方向。尋求合乎人性的自然生產方式 現代化的科技往往迫使女性及其家人處於羞辱與無力的處境,原有的生產方式因而消失無蹤。生產本應是健全的女性性別循環其中一個環節;然而,許多女人與年輕女孩卻視之為血腥可憎、痛苦不堪的過程。生產變成如此可悲的情境,著實令我難以接受,我得強調,生產絕非如此可怕。 我看到女人在傳統常規生產作業流程下,所遭受的深沉傷害。這情形不僅僅發生於美國,全世界皆然。事實上,我自己也有這樣的傷痕。早在一九七四年時,我就已完成護理訓練;因此我在一九七八年懷孕待產時,我對懷孕生產等相關資訊可說瞭如指掌。然而在我頭胎的生產過程中,我卻處處受制,難以參與生產的決策過程。這經驗令我萬分沮喪、憤怒。於是,懷第二胎時,我發誓一定要盡我所能,尋覓溫柔的生產方式,而且要完全掌握自主權。 懷第二胎時,我深為水中生產所著迷。水中生產改善成千上萬婦女的分娩經驗,使分娩變得較不難受。當我兒子山姆於水中誕生時,我知道,這就是我期待已久的生產方式。 水中生產不僅解放了我和許多婦女,從而體驗充滿能量的生產,更四處散播了改革的種子,衝擊人們對於生產固有的滿足。倘若女人渴望合乎人性的自然生產方式,就必須蒐集資訊,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選擇。現代夫妻開始為自己創造過去不曾存在的選擇;越來越多的夫妻開始尋求願意傾聽,並讓產婦主導生產的醫師或助產師;有些夫妻甚至肩負起重擔,教育醫護人員如何去瞭解準父母的期望。女人開始對個人福祉與身體健康負起責任,主導生產的過程,不再盲從,更學會了勇於向醫護人員說「不」。 以上所述即為十年前我撰寫《溫柔生產》(Gentle Birth Choices)一書的背景。當時,我的出發點是基於媽媽與寶寶的觀點。我希望所有的媽媽能明白,創造喜悅的生產經驗可以有許多選擇,而達到這樣的理想絕不乏支持。我也希望終結那些強加於分娩產婦與新生寶寶的暴力醫護行為。讓生產充滿尊嚴與能量 從一九九四年《溫柔生產》初版面世起,我一直在婦產界工作。《溫柔生產》出版至今,已翻譯有法文、德文、俄文、韓文以及西班牙文等文字,並受到醫師與助產師的廣大迴響。許多醫師和助產師寫信邀請我提供溫柔生產的協助,特別是針對水中生產這部分。這些邀請函來自世界各地,因此我有幸能在世界各地參與在家生產、醫院生產以及生產中心的生產。 本書的出版雖歷經許多波折,但卻始終引領著我走向探索與覺醒之路。我渴望藉由《溫柔生產》傳遞讀者一個迫切的訊息,我與數百萬婦女以及活躍於生產改革運動者皆體認到這迫切的訊息。我明白這不僅僅是工作或夢想而已,它已然成為一種使命。只要我愈願意放手一搏,我所能夠成就的也就愈多;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生產過程。 我在一九八九年成立非營利性「全球婦嬰健康協會」(Global Maternal/Child Health Association, GMCHA),並在一九九0年透過「國際水中生產研究、資源與轉介服務中心」(Waterbirth International Research, Resource and Referral Service),於北美成立第一個生產浴缸的租借服務,實現了我的夢想。我期盼協助女性參與個人的生產過程,獲得瞭解、選擇與溝通的權利。「全球婦嬰健康協會」與「國際水中生產研究、資源與轉介服務中心」提供各個家庭資訊與設備。我們相信女人有能力自然溫柔地生產,而助產師應擔任第一線的生產照護接生人員。我們辦公室人員每個月所收到的網站諮詢信函,超過數萬封。此外,超過三千名女性與我們分享她們生產的心路歷程。她們切身的故事成功地見證了不受醫學介入的生產,女人可依靠著本能完成生產,整個過程充滿尊嚴與能量。 我個人對此願景充滿壯志雄心,而且我相信終有一天能夠實現。水中生產終將成為每個女性生產環境的選項之一,而寶寶更將被視為這星球上最美好的資源。我常禱告,希望我們能夠共同努力來重建對生產的信心,給予孕婦和產婦選擇權的尊重,並尊重所有的寶寶。因為,他們來到這世上,即是光耀與雀喜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