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球對決:為什麼讓孩子有不完整的家庭?
▶▶「小孩沒有爸爸,怎麼能算完整?」
在選擇志願單親這條路後,常常有人認真地要我同意「一個孩子還是要有爸爸和媽媽才會完整」的觀念。
一開始,我總會很錯愕,因為這個在傳統價值裡理所當然的觀念,是非常傷人的。但說這些話的人,不是可惡、可恨之人,他們誠懇而且用意良善,讓這個討論變得意義重大。
我認為一個孩子需要的,與其說是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那樣表面上的完整家庭,不如說是「完整的愛」。孩子需要整個村莊、整個社區,和整個社會一起來愛他,光有爸爸和媽媽是遠遠不夠的。
只要有能力讓孩子處在被大家愛的環境,就是一個好的家長;反...
-
洪美鈴(諮商心理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目前正在攻讀博士班。諮商專業資歷超過十五年,目前在吾心基金會與各級學校擔任心理師,同時也是「親子天下」與「未來Family」的專欄作家。
她在節奏緊湊的生活中,與家裡的一對小二兄弟、一對大班兄妹,過著尋常卻狂亂的小日子,正視並接納自己是個平凡母親,和孩子一起長大。
創立FB粉絲專頁「心理師媽媽的內心戲」,是為了提醒自己慢下來想一想,不要盲目地追隨習性。她在親子教養的掙扎中,記錄真實的內在轉折,並融入心理專業的分析與解讀,期盼透過文字分享和所有父母一起成長,也為自己在雜亂日常中,尋找心底一片「靜」土。
...
-
元貞美
出生於一個重男輕女、將傳宗接代和相夫教子視為女性美德的傳統家庭,從小因為「女子無才便是德」而未受到重視,個性變得自卑和畏縮。長大之後,以為年紀到了就自然成為賢妻良母,但卻事與願違。
後來在美國修讀藝術治療和心理諮商,育有三個孩子,並開始面對受傷的內在小孩,透過探索內心世界來察覺自己未知的一面。直到年過三十,才終於發掘真正的自我,開始療癒過去的自己。
目前最大的使命和喜悅是幫助兒童克服創傷,並且建立健康的家庭關係。現為美國加州「Child & Family Counseling Group」心理治療師,長期為兒童和家長提供諮商服務,也為韓國僑民提供諮...
-
梅琳達.溫納.莫爾(Melinda Wenner Moyer)
美國《科學人》雜誌的特約編輯,曾多次獲獎,同時也是《紐約時報》的每週專欄作家,以及紐約大學「阿瑟・L・卡特新聞學院」的教職員。《別教出混蛋!終結霸凌、自私、厭女者》是她的第一本書,已被翻譯成十餘種語言,並榮獲2022年「活在當下書籍獎」金獎(Living Now Book Awards)。
梅琳達本身育有二個孩子(一男一女),讓她在諸多育兒議題上都有親身經歷,對於家長的難處更能感同身受。再加上她在科學與健康領域多年的報導經驗,因此能夠根據可靠且適當的科學研究數據,提供直指核心、實際可行的應用策略。
-
╳美國埃默里大學坎德勒神學院2019年指定教材╳
╳韓國梨花女子大學2019年指定閱讀教科書╳
╳著作已被131個世界著名的大學圖書館收藏╳
環保的責任,從家庭開始!
以台灣本土多元文化下的「生態家庭」觀點與西方的環境主義進行新對話、提供新視野,改變人與環境關係的態度與實踐,並推廣到全世界。
本書志在廣傳「生態家庭」有意義的新觀念。當生態女性主義在西方強調性別與環境的理論近半個世紀之後,一個新表述,「生態家庭主義」展開了,它能更準確描述台灣從事環境保護的婦女, 也能成為一個新的學術論點,與生態女性主義開啟新對話。生態家庭理論提供了一個新視野,也就是「生命網」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