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序〉書寫性別,擴散力量/蘇芋玲
篇一 生育的習俗
生了兩個女兒之後/黃筱晶
一個女兒的自白/李芳瑾
原罪?/思凡
油飯與蛋糕/劉淑雯、陳名莉
跟誰姓,有問題!/楊佳羚
篇二 婚姻的習俗
美女才能結婚?/宋平
姊姊的婚禮,弟弟的經典/小龍女
你分「紅」,我卻滿頭「包」/韋矢邑
拒絕校園紅包文化/卓耕宇
篇三 坏節的習俗
鐵齒媳婦的真情告白/葉安華
在婆家座過年/趙惠玲
大年初一回娘家/蘇芊玲
團圓,不一定是個圓/林淑芳
篇四 送終祭祀的習俗
我們這樣送別父親/穌芊玲
從祭祀文化覺醒/林以加
尋找一條回家的路/楊佳羚
親人離開我們以後...
-
三、四十歲的女詩人對詩的形式(語言實驗)有興趣的人不在少數,其中江文瑜更是有計劃有主題的鍛鍊詩語,企圖將料理(食物)、意識(主體書寫),詩藝(語言變化)繪聲繪影,將詩的書寫形成色香味及觸感的女人或人的故事,集中阿媽(女人認同、女人歷史)與日常生活的種種面向,哀痛又幽默地展現女人的身影。
──李元貞(詩人,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大地之母能量既出,毀天滅地,乃為完成其必要之惡。女性一朝開始寫作,就非玩玩而已,其想耗盡的力道和可能性,常非男性所可想像。以此來讀江文瑜,或可略窺一二。……她所關注的所在,幅員寬廣、具體可觸,又能由其中跳躍超脫,自如自在,令人欣羨。她在語言深度和歧義性...
-
序/白茲的山林憶往 胡台麗
一個山地姑娘
頭髮的故事/內山姑娘進城
家園
我家的一段河/蜂的記憶/造房子了
工作
採割棕籜的季節/小米的耕作/換工會
生活
仙草干/山地小孩的泡泡糖/木屐/Ak’i的清潔用品
神話與先祖
親愛的Ak’i,請您不要生氣/香糯──鄒族神話故事/山中古老傳奇──台灣鄒族 174
跋/我和阿里山姑娘的相遇 曾心儀
-
輯一 成為母親
輯二 妻母神話知多少?
輯三 教育女兒,教育自己
輯四 她的身體,誰的版圖?
輯五 直視婚姻
輯六 他們叫自己「男人」
輯七 書寫女人
附錄一 女性主義者看現代好爸爸
附錄二 營造屬於女性的書香天空
-
蘇芊玲,1956年生,台灣屏東人。
具多重身分:婚姻中的妻母、老師、婦運者、出版人,還有她自己。
從婦女新知雜誌讀者,婦女新知基金會義工、董事、副董事長、常務董事,女書店創辦人、女書出版董事長,到彭婉如基金會常務董事,是她十年來參與婦運的軌跡。
近年致力推動兩性平等教育工作,現任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台北市政府婦女權益促進會委員。
著有《不再模範的母親》(女書文化,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