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藏──從性別論述到酷異美學
匱乏與多餘的源頭
走出二元化的性別社會,當代文化思想生產了性別、性向、陰性氣質與陽剛氣質的再書寫,也透過藝術實踐與大眾影視工廠的傳播,為跨性論述與酷異美學提供了蝶變與再生的過程。
1985 年成立於紐約的游擊隊女孩,是匿名的激進女性團體。為了保持匿名,成員們戴上大猩猩面具。她們認為隱蔽身分是因為議題比個人身分更重要。其第一個行動是對現代美術館1984 年舉辦的「近期畫作與雕塑的國際調查」展覽作出回應。之後,游擊隊女孩擴大目標,開始將種族主義納入抗議範圍。她們利用海報、書籍、布告欄及公眾演出,揭露藝術圈內的歧視與不實,這些內容成為1980 年代重要...
-
劉倩妏
馬來西亞人,演員,作品涵蓋電影及電視。高敏感族,矛盾、多夢體質,兒時夢想是當表演者和文字工作者。
16歲開始活躍於平面雜誌,2012年以演員身份正式出道。2016年參演電影《輝煌年代》(Ola Bola)入圍金馬獎,隨後赴台發展。2017年出演電影《阿奇洛》女主角獲得東京國際影展首屆原石獎。2018年入圍馬來西亞國際電影節金環獎最佳女主角。
曾主演《生死接線員》、《我願意》、《弓蕉園的秘密》等影視作品。
-
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
哲學家布魯諾.拉圖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獲得了郝爾拜獎(2013年)和京都獎(2021年),為當代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1982至2006年任教於巴黎高等礦業學校的社會創新中心,2007年起轉任巴黎政治大學。拉圖著有作品十餘冊,包括已被譯為二十多國語言的《我們從未現代過》。這些作品既開啟研究的全新可能性,也拓展了讀者的思考與視野,充分體現出他具原創性且飽受爭議的精彩學術旅程,為綜合人文領域之必讀經典、眾多人文社會相關課堂的指定閱讀書目。
拉圖為2020年臺北市立美術館雙年展的共同策展人,展題為「你我住在不同的星球上:外交新碰撞」。
ह...
-
賀蕭(Gail Hershatter)
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歷史系特聘教授、前亞洲研究協會(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主席,著有《天津工人》(The Workers of Tianjin, 1986;中文版2016年)、Personal Voices: China Women in the 1980s ( 1988,與Emily Honig合著)、《危險的愉悅:20世紀上海的娼妓問題與現代性》(Dangerous Pleasures: Prostitution and Modernity in Twentieth-Century
...
-
齊偉先
德國畢勒費爾德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專長領域為宗教社會學、文化社會學、藝術社會學與社會學理論。曾進行多國的田野研究,包括非洲布吉納法索畜牧經濟與信仰生活的田野研究,以及馬來西亞伊斯蘭智庫的研究與調查,長期關注地方社會的宗教生活及宗教面臨現代化過程中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