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
他山之石:借鏡歐美,反思臺灣
對法律人而言,懲罰是對於違法者、犯罪者的處罰,其理至明。但是作者從系譜學與人類學的角度提出三個問題:懲罰是什麼?為何要懲罰?懲罰的是誰?他的論述及舉例,在臺灣講求重刑的民粹主義下,值得深思。
全球各地監所人滿為患,臺灣也不例外,依據矯正署的統計,一○八年七月矯正機關收容人數六二、九○○人,新入監短期刑受刑人七六%有前科,其中二五‧一%再犯,五○‧九%累犯,監禁真的能達到教化的效果嗎?作者也提到監禁或隔離有其副作用,家庭或團體所付出的代價,導致集體付出的經濟及人為成本,促進不平等的增生,帶來犯罪的成長並產生不安全感等。臺...
-
推薦序(學者、專家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一)
邱祈榮/前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副所長、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
作者王瑞閔先生雖是我過去的學生,然而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一個狂熱植物愛好者的嘔心瀝血歷程,似乎不是我過去所熟悉的瑞閔,或許應該說是我並未真正瞭解過如此多樣的瑞閔。
本書從標題便引起我的好奇心,細看內容,在文化雨林章節中,一則則的歷史小故事,引人入勝,有非常多平時我們不曾注意到的「為什麼」,都可以在書裡找到答案。
例如,為什麼油桐花會在台灣低海拔的山林氾濫?為什麼大葉桃花心木會成為台灣常見的行道樹?為什麼冰淇淋會有香草口味?為什麼榴槤通常在...
-
▍ 對本書的讚譽
「這是一本很好聽的書……聽鳥兒為大地譜出變化多端的精采樂章、聽當地老鄉的口述歷史;更棒的是,有博物學家一路導讀介紹美國歷史、地形地貌,還能為每隻鳥兒譜出的樂章分析出樂句與曲式,為我們說明鳥兒學習語言與歌曲的成長歷程。作者的美國壯遊鳥故事,其實也映照出我們的人生故事。」
——吳金黛 ∣ 大自然音樂製作人、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
「多麼美妙啊!鳥鳴專家極具創意的橫越美國壯遊,讓我們能跟著北美野鳥歌聲去旅行,作者沿途抒發人文地理、父子親情、心路歷程等等,使這本令人讚嘆的天籟之書更蘊含對大自然無比的感動。」
——吳尊賢 ∣ 資深賞鳥達人、體驗自然教育工作者
「剛翻...
-
自序
那些只剩下開始與結局的故事
有時候我看到年輕小坦克(註:我的讀者都被我稱之為小坦克)說我的故事是他們最好的成長小說時,我都會不由自主的抖一下。除了我怕他們爸媽知道自己小孩被我這個社會敗類帶壞會想殺我之外,也是因為覺得我的小說根本不符合成長故事的公式。
成長故事集的公式不是應該是:十章裡面前七章都是善良的主角被反派惡童欺負,後面三章中有兩章是在洗白惡童,最後一章則是快樂大結局,每個人充滿希望與正能量?
從小到大我只要逮到機會,就會泡在學校的圖書館,看那種超常見的成長故事集。
但說實在的,國小時的我總是不懂,為什麼惡童欺負主角一路欺負了七個章節,還能在後面三個章...
-
推薦文
好好的性、好好的快樂與滿足
徐志雲(精神科醫師、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長)
二○○三年,我跟欣潔幾乎同期進入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簡稱「熱線」)當義工。過了數年,欣潔成為熱線的專任工作人員,我也擔任理監事;爾後欣潔創立了彩虹平權大平台,我則擔任熱線的理事長。十多年來,我們一起參與了台灣同志運動的風起雲湧,也見證了台灣同志社群的巨大變化。
早年(真的很早年)的熱線裡,男同志是義工的大宗,也因此在舉辦活動時,經常落入男同志主體的用語。而欣潔是當年參加熱線最深入的女同志義工,常常(被迫)擔負起提醒大家「不要落入男同志視角」的糾察隊角色。我完全可以理解當這樣的糾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