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藝術×哲學
我們的身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設計作品,從公共空間的裝置藝術,到藝術館內靜靜陳列的藝術品,因而欣賞藝術成為了像呼吸一樣自然的事情。
然而我們或多或少都曾經為了美與藝術背後的哲學問題感到困惑:怎樣才算美?藝術到底是什麼?而觀眾、藝術家與作品之間的三角關係又是什麼?
▲藝術的功能是什麼?
▲美有規則嗎?
▲藝術家與藝術作品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而觀眾又在作品與藝術家中間扮演什麼角色?
▲究竟一個社會需不需要藝術?
▲日常用品也可以是藝術品嗎?
▲到底怎樣才算藝術?
在本書中作者另闢蹊徑,擺脫以往用「唯美」的...
-
我在大自然中長大,所以我對生命形態和自然結構研究的熱情,從童年就開始逐步發展。在美國時,我開始全心全意投入自然世界,自然世界也對我產生極大的啟發;事實上,我在美國建造的第一批建築物,受到該國及其野生動物震撼景觀的影響,自然雄偉。我見過最不尋常的日落景色之一,是位於紐約洛克菲勒中心彩虹廳,我在那裏可以看到新澤西州的森林。後來,我在康乃狄克州的野外買了一所房子,那裡的大自然令人大開眼界。當我談論自然時,我指的不只是植物,也包括動物、形狀和有機運動。公牛的角可以成為橋樑的支撐,我從小就畫過的鴿子,曾作為我一些建築的參考。翱翔的鳥兒,我在里昂聖修伯里機場火車站和密爾沃基藝術博物館,或者像...
-
瘋子與天才——一線之間
李嗣涔(臺大電機系教授)
當出版社告訴我有一位大陸作家出版了一本書,記錄了他所調查的幾十位精神病患的案例,問我有沒有興趣看看,寫個推薦序。我曾經多次看過靈療師治療精神病的案例,病人好像很多是有靈附的現象,屬於一些現代科學還不清楚的領域,因此我想看看也無妨,可以增加一些對精神疾病的知識、增廣見聞。草稿寄來以後,我發現作者既不是精神科醫師,也不是心理醫師,只是一個想去了解「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的好奇人士,他向一般人詢問得不到答案,也發現一般人根本不關心這個問題後,轉向一個特殊族群 「精神病患」來尋求答案。這本書是以對話的形式,由作者與精神病患的對話記錄而成,...
-
海莉葉‧蕭克羅斯Harriet Shawcross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非虛構創作學程碩士,曾擔任記者、導演、製片人,專長為人物訪談故事報導,曾與BBC、《經濟學人》等媒體合作,遠赴阿富汗、尼泊爾等地報導戰爭與震災的衝擊,途中所見當地人民與創傷後遺症共存的歷程,促使她對「沉默與表達」的主題深入研究,繼而寫下她的第一本書《沉默的一百種模樣》。
-
第一章:數位化的未來,是異地還是故里?
第三節:何謂監控資本主義?
監控資本主義單方面宣稱,人類經驗是能轉化為行為數據的免費原物料。雖然部分資料用來改善產品或服務品質,但其他數據則被業主據為己有,並將其稱為「行為剩餘」(behavioral surplus)。他們將這些資料投入下階段的生產過程,也就是所謂的「機器智慧」(machine intelligence),將資料製造成「預測產品」,對你當下、下一秒以及未來的行為進行預測。最後,這些預測產品會放在全新的市場上交易,而這種專門流通行為預測產品的市場,就是我所謂的「行為未來市場」(behavioral futures 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