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人意料,火山爆發般的小說。」──蘿倫‧葛洛夫,《完美婚姻》作者
●「現代經典……讓你滿心敬畏的完美作品。」──作家凱薩琳‧蕾西
●「多麼美好的作品,發人深省卻又活力充沛,卡司具有各自強烈個性,說出的每個字都給人深刻感受。對於那麼野蠻的犯罪有如此敏感卻又迷人的寫作,是個可觀的成就。這是能流傳久遠的小說。」──麗莎‧麥金納尼,《光榮的異端》作者
●「《沒有聲音的女人們》是讓人浮想聯翩、諷刺性高明的小說,它觸及了惡的本性、自由意志、集體責任、文化霸權,甚至是寬恕。」──《紐約時報》
●「米莉安‧泰維茲是厲害的逃離藝術者,她總是為她筆下的...
-
本書引用一個混雜了史實(忽必烈)和小說《馬可波羅遊記》的典故,其實正好點明了卡爾維諾跨越虛實分界,允許讀者多重解譯、多所思辨的「用意」(作者的用意何在,一直都是個留給觀眾玩味的題目)。
書中共有五篇故事,這些故事的出現順序,依其標示法和出現章序,有一種結構性的關係,除了第一章和第九章各有十個故事外,各章有五個不同主題的故事,並依序每章出現一個新的主題,依標題排起來,正好是五四三二一的順序。這種有秩序的安排反映了結構主義與符號學的形式趣味。
-
臥 斧|文字工作者
陳又津|作家
邱常婷|作家
陳佩甄|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崔末順|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彭紹宇|換日線專欄作家
-
他畢生致力於擺脫西方文化的侷限,
越過科學的界線,進入野性的思維,
探究感官與邏輯事物融合為一完整整體的可能性----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是時候重新認識李維史陀。
科學思維是分析性和抽象的,喜歡把世界打破為一系列的難題。
而野性的思維則尋求總體的解決辦法。
科學家習慣站在距離之外量度、建立模型。
野性的思維卻直接處理周遭環境的感官經驗,並在神話性--詩性的公式裡排出秩序。
李維史陀一生的執念,即是追求感官事物和邏輯事物的融合。
他獨特的思考方式,與他所奠定的結構主義人類學,深深影響了多位二十世紀的思想大師:包括傅柯、羅蘭巴特、拉岡等人。
...
-
在時間之流裡寫作
章緣
年輕時,我們在小說裡預習愛情,中年時,在小說裡印證世情,到了老年,小說還能給我們什麼呢?夏志清先生以研究現代小說聞名,耄耋之年時對我言及不讀小說了,因為小說不能再教給他什麼。於他,世界是幅已然展開的地圖。
如果老了不讀小說,那麼老了寫什麼樣的小說呢?
小說集《黃金男人》,收錄了過去兩年的八篇作品,其中不乏書寫愛情,而這愛情的面貌:進行中的單戀苦澀、回憶時的追悔莫及、再續前緣時的愁怨疑慮,其後都是時間大手的推移。時間是文學永恆的主題,即使是愛,也依附於它,隨著時間不變或變,而展現其堅韌或脆弱。一往而前或閃躲回旋,此情可待成追憶,惘然的感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