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書快訊

  • 風裡的哈達:席慕蓉精選集(增訂新版)
    寫給穆倫.席連勃 ──序《席慕蓉精選集》 蔣勳 重看了席慕蓉一九八二年以後,一直到最近的散文精選。看到一個頗熟悉的朋友,在長達三十年間,持續認真創作,看到她寫作的主題意識與文字力量都在轉變。而那轉變,同時,也幾乎讓我看到了台灣戰後散文書寫風格變化的一個共同的縮影。 席慕蓉第一本散文集是《成長的痕跡》,作者對自己那一時間的文學書寫,定了一個很切題的名字。席慕蓉寫作的初衷,正是大部分來自於自己的成長經驗。她在《成長的痕跡》這本集子中很真實也很具體地述說自己成長中的點滴,圍繞著父親、母親、丈夫、孩子、學生,席慕蓉架構起八零年代台灣散文書寫的一種特殊體例。 讀到第...
  • 假城鎮
    名人推薦   孫梓評 作家 專文導讀   張小虹 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假全球化》作者   張文薰 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柯裕棻 作家   ZERO周美玲 電影導演   賴蔚炅《豔光四射歌舞團》服裝設計   曾啟芃 毀容姐妹會 主唱   倪瑞宏 藝術家   登曼波 藝術家   推薦
  • 致白目者
    謝子凡   熱情的冷眼人。內心與世界的漫遊者。   台灣新竹出生,住過幾個城市,目前過著台北日子。曾做廣告,曾寫策略,有時翻譯,現從事文學創作。   曾獲台北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獎項,作品多次入選九歌年度文選。散文集《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入圍台灣文學金典獎。
  • 深山一口井
    鍾玲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生校園比較文學博士。曾任職紐約州立大學艾伯尼校園、香港大學、國立中山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澳門大學,任協理副校長、院長及教授等職。著有小說集《大輪迴》(九歌)、《鍾玲極短篇》(爾雅;香港,匯智)、《天眼紅塵》(北京,人民文學);詩集《芬芳的海》(大地)、《霧在登山》(香港,匯智);散文集《日月同行》(九歌)、《大地春雨》(香港,天地)、《赤足在草地上》(志文)等。學術專書五本。
  • 自己的房間
      1928年10月,倫敦布魯姆斯伯里藝文圈的星級女作家維珍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應劍橋大學女生社團之邀,到兩間女子學院演講。她以舉重若輕的調侃風格,暢論古往今來,性別偏見如何窒礙女性寫作。演講非常成功,翌年吳爾芙把內容整理成隨筆集《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   在此隨筆集裡,吳爾芙以意氣飛揚的筆觸和鋒利無比的觀察力,大力剖破社會對女性的系統化偏見,指出女人並非天生比男人笨,而是社經制度和習俗傳統框限了她們的自立能力和想像空間,所以女人若想寫小說,必須先擁有「金錢」和「一間自己的房間」。吳爾芙又從文藝史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