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拉.哈特(Sarah Hart)
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數學正教授,二○一三年就任時是該學院最年輕理工科教授,也是第一位女數學教授。目前擔任英國最古老數學教席格雷森幾何學教授職位(Gresham Professorship of Geometry),是第一位擔任這個職位的女性數學家。
-
卡西亞.聖.克萊兒(Kassia St Clair)
在Bristol與牛津研究女性腹脹歷史,以及18世紀化妝舞會。她為《經濟學家》、House & Garden以及Quartz寫過不少關於設計與文化主題的文章。她在Elle Decoration雜誌擁有自己關於色彩的專欄。
www.kassiastclair.com
-
我驚訝的不是你對我說謊,
而是我再也無法相信你了!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善惡的彼岸》(Beyond Good and Evil)
每個人都會說謊,而每個人都會譴責說謊的行為。即使我們同意說謊是不對的,但我們還是會說謊。我們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說謊,可能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好或沒那麼差;也可能是為了避免遇到麻煩或不快。我們也會為了他人說謊,也許是為了避免傷害他們的感情或讓他們覺得不舒服。要分辨我們是為他人說謊還是為自己說謊並不容易——我們總喜歡對自己說:我們是為了他人才說謊。然而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其實是在對自己說謊。
...
-
凌筱嶠(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國際語言與文化學院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日常生活作為社會生活史中不可或缺的研究面向,究竟對我們了解社會機制與文化規則有什麼獨特的貢獻?
本書第一部分,「戲曲篇:禮儀與話語」即從處於文化定位邊緣卻滲透各種社會情境的戲曲入手,探討與菁英文化構建密切相關的社會機制(如禮儀),如何在日用的具體場景中(如慶壽、飲宴)與文人應制、製曲、觀曲之「小道」碰撞、協商,共同建構、拓展權威話語。在透過戲曲考察「小道」如何「可觀」後,第二部分「日用篇:文學場域與文化能量」將進一步從飲食、遊歷、問疾等植根於日常情境的體驗著手,考察傳統士人作為文化的生產和消費者,如何透過書寫塑造...
-
有害頻率、無害人生
這幾年,搬了無數次家。生活在打包裝箱貨運拆箱上架歸位中度過,每一次整理封箱都是場身心戰鬥,丟棄成為移動過程的必須和遺憾,不僅是物的扔倒,更是心的拋失。以至於,目前身處在漸漸成為居所的城市和空間時,常常無意識地環顧四周,想著眼前的這些物品,還可以怎麼樣精簡以應付下一次搬家,甚至想著,如果明天不再來臨,該怎麼減輕身邊親人的負擔。
但人是這樣的,通常心裡想的、期待的與現實層面經驗的往往背道而馳,就像等公車的隱形密技,當你在公車站牌前,熱切期望著某班能載你抵達目的地的車班能快快到來,不要花太多時間等待時,愈是眼巴巴地盯著期待中的車班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