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是一個特殊的數字。
是35mm底片的張數,
是人生改變的歲數,
是一種結算與回顧……
林予晞創作攝影集《36》
36張「6x6格」Gameboy 8 bit數位拼貼
9張全版Gameboy 8 bit圖像
16張Cyberpunk風格數位攝影
最原始的數位創作器材,
虛實交錯的數位世界觀,
難以分享的祕密,
藉由影像一一對你傾訴……
「也許這些意志與選擇累積起來,還是可以賦予我們能力,在茫茫的生命之海航行時,拋下一個個能夠穩住自己的船錨,或是駛出能夠擱淺在小島上的救生小艇。希望你也能夠在這些累積而來的影像中,找到某種屬於...
-
沙漠有多遼闊,他們的心就有多荒涼。
在這個律法與地標失去作用的所在,
神祕的大自然讓人無法看清她的真實面貌,
卻深深牽制著在這裡生活的每個人:
為羚羊流淚的牧人、
在沙漠中失去愛人的車伕、
看見妻子亡靈回家的男人、
千里跋涉只想留住孩子的印第安女人、
拋下一切、不斷旅行的傳奇女子……
◎瑪麗・奧斯汀(Mary Austin)
──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的傳承者
──女性和原住民權益的捍衛者
──不斷探索邊界、融合真實與虛幻的說書人
奧斯汀在十九世紀末移居莫哈維,
就像大海之於康拉德,沙漠為她...
-
種樹看貓聽麻雀,是日常
寫字睡覺走天涯,是療傷
一隻麻雀可以解放淚水,一棵樹足夠成為生活的宇宙軸心,一場旅行能認清自己的身分。鍾怡雯逃離只有夏季的熱帶雨林國度,來到四季分明的臺灣紮根生活,彷彿「兩處皆我家」,但又「皆是異鄉客」,這身分猶如黃昏介與白天與黑夜般難以劃分。然而,遭逢母親在遠方離喪變故,日常生活軌道突陷灰色地帶,透過書寫療傷,她跳脫過去,真誠面對難以釐清的身分認同。
本書以尋常生活記事、思母心情的兩地書做為開端,其後藉著遠遊,展開三地對照。看樹令她安穩彷彿腳下生根,貓兒伏枝午睡,麻雀啁啾,鄰人送菜,隔壁卡啦OK深夜高唱,這是她中壢的家,黃昏的來臨浮起過往她與母親...
-
【番外篇】夢想一個非核的亞洲
文字/王舜薇
對佐藤大介而言,支持他長年來多次往返臺灣和日本、戮力於兩地反核交流的動力,其實是一幅平凡的畫面:他帶著妻小去福隆拜訪自救會楊貴英時,阿英姐一看到小孩雙腳嚴重的皮膚病,拿出早上去福隆後山上採的新鮮草藥,蹲在店門口,花了將近兩小時搗碎、研磨、萃取,裝好一罐讓孩子塗抹。互相關切中,他們邊聊著臺日反核運動的最新進展,一起憂心、也一起樂觀面對。正是這樣超越國籍、語言隔閡的共同體意識,將運動推進一個又一個世代。
日本廣島縣西南邊的吳(くれ)港,是日本海軍重鎮,也是二次世界大戰重要軍事樞紐,戰爭末期遭到美國猛烈空襲。二〇〇三年,一艘載運日立製核子...
-
分享的真諦
獨處的白天,我在廚房忙活,突然聽見後院有窸窸窣窣的奇怪聲響,趨近仔細一聽,居然有孩童說話的聲音就在玻璃門的後面響起。
我不敢太貿然出現,站遠遠,透過百葉門簾偷看一眼,兩個小毛頭高高蹲踞在我的圍牆上,緊鄰著木瓜樹,他們腳邊排排隊站了幾顆黃澄澄的小木瓜。
哎呀!那是我的木瓜!
後院那棵木瓜樹長得奇高,我得仰著頭才看得到天空裡的累累結果。那些擠在一起的小木瓜,我管不著也搆不到,通常是熟成之後任它落地腐爛,成了土壤的天然肥料,還因此開枝散葉,長出兩棵木瓜小幼樹,一天一天,向著天空奮力伸展。
這兩個小屁孩,哪來的能耐,竟然可以爬上細瘦的樹幹,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