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導論:近代東亞食物研究
1「飲食」是我們每日生活所需,不僅供我們維持生命,同時也讓我們享受品饌的樂趣。隨著人類歷史發展,透過遷徙與戰爭等方式,不同地區的飲食相互影響,逐漸融合並創造出新穎的飲食型態。經過時間累積,飲食更反映了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族群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以及社會文化等差異。
不論帝王將相或者庶民百姓,以「飲食」作比喻最能讓人理解各種道理,古今中外不乏以「飲食」反映個人修養和國家治理,例如:孔子在《論語 鄉黨》提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莊子在「庖...
-
活了近一甲子終於實現藏在內心多年的心願,一本有故事的食譜誕生了,允諾當我下輩子「父親大人」的簡媜,做了多年的白老鼠,不嫌棄我燒煮出的菜,鼓勵我動手寫食譜,對於書的內容該如何呈現,我倆居然都心有同感,於是就付諸行動,辦桌了。
首先設定書中的幾位主角,經徵求同意參與盛宴,繼而分別與他們聊天,開列菜單訂出辦桌日期,每位主角口述從小到大對哪幾道菜記憶深刻並極具意義,逐一筆記,並加入我個人對他的認識而設計出的菜單,完成每一場盛宴。
八場盛宴中讓我內心感受最深的是我母親與楊茂秀教授那兩場,我與母親感情甚深,備料過程心情是感傷的,拿起鍋鏟烹煮母親最愛的菜餚,不聽使喚的眼淚掉了下來,家人全程...
-
〈火雞肉飯私人評鑑會議〉
吃火雞肉飯,就是食芳氣(tsia̍h phang-khuì),這是味道之心,我每吃一份火雞肉飯,就在個人心中的小密室,開一場評鑑會議。
私人會議分為八大主題:肉,飯,醬汁,醃菜,湯品,小菜,食序,店家。隨著吃食的進程,分解評析,以下是會議進行的綱領:
● 肉
肉一定要用火雞肉,若不是,無論是飼養的肉雞或放山雞,肉撕得細細碎碎的,油香都跑掉了,還用醬油畫蛇添足,那叫雞絲飯。
正港的嘉義火雞肉飯,一定要用整隻溫體火雞肉,挑肥美且斤兩足的,去毛、清理內臟後,全雞下大鍋用熱水悶煮,快火高溫,這樣的烹調法台語叫翕(hip,悶),才能將肉汁封住,保存...
-
谷崎潤一郎
明治十九年生於東京日本橋(1886~1965)。東京帝大國文科肄業。明治四十三年與小山內薰等創刊第二次《新思潮》,發表〈刺青〉、〈麒麟〉等,受永井荷風激賞,確立文壇地位。最初喜歡西歐風格,關東大震災後遷移到關西定居,文風逐漸轉向純日本風格。以《痴人之愛》、《卍》、《春琴抄》、《細雪》、《少將滋幹之母》、《鍵》等展開富麗的官能美與陰翳的古典美世界,經常走在文壇的最高峰。晚年致力於《源氏物語》的現代語翻譯。《細雪》獲每日出版文化賞及朝日文化賞,《瘋癲老人日記》獲每日藝術大賞。一九四九年並獲頒文化勛章。一九六四年被選為第一位獲得全美藝術院榮譽會員的日...
-
名人推薦
東年以多元的聲音打破刻板想像,讓同為政治受難者遺孤的林志鴻童年玩伴,對二二八事件及父母輩行為產生不同解讀。
命運共同體下的同代人如何緊密地係屬一起?如何面對共同的未來?是相濡以沫的療傷?船過水無痕的海員智慧?抑或是「應該以童年治療自己的一生,不是以一生治療自己的童年」的自我告誡?——蕭義玲(中正大學教授)
海洋既是前往世界的路徑,同時也成了世界的一部分。林志鴻沒有在海洋沉沒,反而被海洋收容,在海的彼岸獲得另一個家,另一種生命,另一個名字,得到了另一種救贖。返鄉的林志鴻已經不是(或不只是)台灣人了。
返鄉之行,返回的不只是地理的故鄉,記憶的故鄉,更是某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