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書快訊

  • 菁英媽媽想上班:美國頂尖名校女性重返職場的特權與矛盾
    名校畢業、事業有成的女性,為何選擇辭職回家帶小孩? 當她們想要重返職場時,是否可以回到當年的頂尖工作?   ▌上流階級的矛盾   將女兒培養到就讀常春藤名校   最後她還是重蹈相同的艱難路   ——犧牲自己的職涯,當個支持子女與丈夫的家庭主婦   本書描寫的是中上階級女性在家庭與工作間拉扯的故事,她們畢業自哈佛、史丹佛、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頂尖名校,在一流公司擔任醫師、律師、會計師、高階主管、科學家。   她們的人生直到辭職前都是勝利組:不是已經衝破玻璃天花板,就是快衝過去了,像她們這樣事業有成、具備優勢的女性,理當走上一流母校為她們規劃好的路,成為所在領域的領...
  • 女族記事
    利格拉樂.阿[女烏](Liglav A-wu) 漢名高振蕙,既是排灣族也是外省二代,數十年來始終在身分認同的河流裡跌跌撞撞,流離在父系與母系的家族故事中,著有《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紅嘴巴的vuvu》、《穆莉淡Mulidan:部落手札》、《祖靈遺忘的孩子》等散文集,以及《故事地圖》兒童繪本,編有《1997原住民文化手曆》。近年來投入「原住民族政治受難者暨相關人士口述歷史影像紀錄計畫」的拍攝工作,完成共15位原住民族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實紀錄片。另外也開始著手小說創作,2024年出版首部長篇小說《女族記事》(晨星)。
  • 受苦的靈魂:從深度心理學看痛苦的經驗與轉化
      那些與生活緊密相關的痛苦是無法迴避的。   或說,沒有痛苦,就沒有意識的覺醒。——榮格   希望趨吉避凶、離苦得樂乃人之常情,所有以「治療」為名的工作也不外乎是為了減除人類的痛苦,但現實卻是,苦痛無所不在、難以迴避,直面痛苦是我們人生的永恆課題。   以深度心理學為長的科貝特,透過本書從方方面面檢視受苦經驗,引我們洞見其中深刻的轉化意義。科貝特認為,每個人的受苦經驗都是獨特的,因此梳理苦痛的意義非常重要──有些痛苦可以緩解、有些需要撫慰,但有些需要臣服、接受命運,甚至有時候還須享受痛苦。科貝特呼籲,我們不能只單薄地以負面眼光看待痛苦,僅視之為要消除...
  • 圖博千年:一個旅人的雪域凝視
      圖博自古時即是獨立的國家,有時由蒙古、滿洲提供軍事保護,有時根本不依賴哪國。──第十三世達賴喇嘛   當我們被他者強貼某種身分來標定自己而不能表達自身,將承受巨大的精神痛苦。這正是圖博人長久以來的處境──被漢民族大中華視角以「西藏」稱呼、被以「邊疆民族」認知,從雪域獨立國被貶為帝國邊陲。這與圖博人怎麼認知自己、又希望怎麼被世界認識,相距甚遠。   這本書,為圖博人、更為每個想表達自我的民族與個人發聲。作者陳斐翡多年前旅行圖博,返台後爬梳大量史料,發現了千年時空中的圖博面貌。2019年,她帶著印證史料的企圖,再次闖關、冒險前往。   此時的圖博氣氛更加詭譎,人民處境更加艱難...
  • 凡尼亞舅舅(啾咪文庫本)
      你和我都只剩下唯一的希望──   希望將來我們長眠於棺墓之後,能夠造訪一些夢境,   搞不好還是非常美好的夢呢   ◆俄羅斯國立莫斯科大學高等翻譯學院院長 加爾勃夫斯基(Н . К . Г а р б о в с к и й)‧專文導讀   ◆第94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在車上》劇中劇‧原著劇本   ◆《凡尼亞舅舅》初版125年‧全新繁體譯文   《凡尼亞舅舅》之於契訶夫作品的特別處在於,小說家契訶夫1896年在彼得堡皇家劇院公演其第一齣四幕喜劇《海鷗》,遭受輿論猛烈批評,一度讓他誓言不再創作劇本。隔年,他竟又再創作出《凡尼亞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