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還好嗎?」——給從未問候過的我的心
我們的心並非微不足道。「心」不應該是被當成不重要、迴避、無視,甚至不存在的一部分。我們的內心深處都蘊藏著只有我才有的獨特力量,有時也是我們在尋找方向時的珍貴指標。這個明明存在,卻因為沒有形體而看不見的就是「心」。雖然無法馬上呈現出來,但若是一再掩蓋心中發射出的微小信號,或將傷害視作微不足道,那麼總有一天會遭到心靈的反擊。就像我一樣。
我希望可以過得很好,我想取得成功對父母盡孝,在我工作的領域成為優秀專業的人,得到大家認同給予肯定,所以我很用心努力,凡事都不敢偷懶或馬馬虎虎完成。然而在某個瞬間,我身體和心靈的能量全都消失了,最...
-
四、在學校與大學裡
作為博士學位的一部分,我於二○一二年秋天前往紐約,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訪問學者身分進行研究。我的計畫內容經過精心策劃:我已經報名了我想上的課程,也已經為我的博士論文草擬了概念和分析框架,並與
我的導師決定了時程計畫。在我抵達紐約前不久,一位朋友將我介紹給法學教授金柏莉.克雷蕭,她也是「交織性」一詞的創始人。與她的相遇打亂了我的計畫,我不假思索地作出決定,一頭栽進這套出現在我面前的嶄新理論方法。克雷蕭教授同意擔任我的導師,因此我放棄了所有其他課程,全心投入到她的兩門課程中:「交織性」和「批判種族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我立刻就被她的課...
-
【學習單‧繪本職人的「世界公民素養」共讀心法】
嚴淑女Q&A(童書作家與插畫家協會台灣分會會長(SCBWI-Taiwan))
Q:孩子的年齡還小,雖然很喜歡聽故事,但該怎麼引導才能跟孩子更深入談論呢?
A:繪本,用孩子聽得懂的故事、看得懂的圖畫,還提出值得深思的問題和行動的方法,非常適合用來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但是,需要擔任陪伴者的大人透過簡單、易懂的提問,讓孩子除了單純享受閱讀的樂趣之外,還能更明白作者想和讀者分享什麼,是生活的體驗、生命的感動、愛的美好,或是找到真正快樂的方法?這樣,才能讓孩子透過閱讀體驗,感受生命的美好,並從閱讀中找到自我成長的...
-
Jean-Claude LAVIE (1920-2020)
在巴黎完成醫學教育,在精神分析法國學會(Société française de psychanalyse, SFP, 1953-1963)接受精神分析的訓練,並於1958年開始執業。1964年合創法國精神分析學會(Association psychanalytique de France, APF),曾任會長。著有《愛是完美的犯罪》、《誰我⋯⋯?》等書。
-
沙灑
大學主修中文,熱愛瞓覺,大學期間不曾創作。現時偶爾寫寫喚作詩的東西。
Christine(She/Her)
大學主修歷史,後來再修法律。多愁善感,熱愛旅行,疫情之下也要周遊列國,喜歡文字記錄世界的美善與醜惡。
錦里
是名跨性別權益倡議者。正在培養閱讀習慣,亦在試驗性地開始創作。曾經因為 DSE 而非常討厭中文,現在卻慢慢愛上詩和文。
Macy / Hearth (She /They)
Doctor, dysfunctional daydreamer, hobbyist of everything else:') Trying to stay afloat 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