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理評論人 冬陽
影/書評人 出前一廷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作家 李欣倫
東美文化總編輯/譯者 李靜宜
推理小說作家 林斯諺
小說家 陳雪
廣告導演/作家 盧建彰
演員 簡嫚書
香港推理小說作家 譚劍
(依筆畫排序)
-
鄒育楨和程紹軒是在兩個人所任職的公司業務合作時認識的。但真要追本溯源,還得回溯到鄒育楨的大學時期。
她大學讀的是國際貿易系,其中一個學期有兩門選修課:專業口譯和國際貿易法入門。她總覺得後者更實用,但因為從小喜歡英文的緣故,決定先和兩門課的教授聊一聊再做決定。國際貿易法教授的辦公室在校園後方的教學樓裡,三樓的走廊盡頭,狹窄的走道像條蜿蜒的蛇。她敲門入內後,見一個中年男子仰躺在辦公椅上,雙腿直直地蹺在桌面上。鞋子底部對著她,兩片鞋底已經磨平,因為布滿灰塵而沒有絲毫光亮,全不見牛津鞋應有的凜凜英氣。
也許是下意識地想平衡教授那種散漫的姿態,鄒育楨正襟危坐,兩隻手規規矩矩地放在膝上。教授一...
-
第一章 前言:共同的願景
她:舉例來說,我很確定我曾經看過那間醫院,在廣島。我怎麼能對它視而不見?
他:你並沒有在廣島看過那間醫院。在廣島你什麼都沒有看到。
──瑪格麗特.莒哈絲 ,《廣島之戀》(一九五九)
(精神醫學的)普世主義的最根本假設是,精神疾病具有某種普世性,而我們進行跨文化調查的目的,即是找到此種普遍性的存在證明。有兩件事可能會掩蓋精神疾病的普世性:第一、我們在不同情境中歸類病症的方式。第二、病症如何呈現在不同的文化之中。
──朱利安.勒夫,《全球各地的精神醫學》(一九八八)
關於疾病是否具有普世性的爭論,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紀後半葉帝國主義擴張的...
-
「我長大以後也要成為跟你一樣的社工!」
一如既往,我接到了其他單位轉介的個案。這個案件是被鄰居通報的,因為發現新來的租戶總是傳來一陣又一陣孩子的哭泣與哀號,他們擔心是家暴事件,於是撥打113通報進案。
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簡稱家防)社工前往調查訪視後,發現哀號聲來自一名重度智能障礙女性小蔡。
十八歲的小蔡自高中從特殊教育學校畢業後便由家人照料,因為家人白天需要上班,不得不將她留在家中,但她喜歡東摸摸、西摸摸,甚至可能會打開門鎖外出遊蕩。迫於無奈,媽媽阿珠只好將她用繩子綁在椅子上,一旁桌上則分裝好幾份零食,一袋又一袋,讓她餓了可以充飢。
阿珠就在附近從事清潔工作,她...
-
1
這天早上黎諾打電話來。我以為他又是來開口要錢的,所以也準備好要拒絕了。但這不是他打電話來的原因。他媽媽不見了。
「什麼時候不見的?」
「兩個星期前。」
「而你現在才打電話給我?」
我的語氣想必充滿敵意,雖然我並不生氣,也不覺得他得罪了我,只是有點挖苦的意味。他想要解釋,但卻半用方言,半用義大利文,笨嘴笨舌,夾纏不清。他說他原本以為媽媽只是像平常那樣,在那不勒斯到處遊蕩。
「連晚上都不回家?」
「你也知道她是什麼樣子。」
「我是知道沒錯。但是兩個星期不見人影難道很正常嗎?」
「是的。你已經好一段時間沒見到她了,艾琳娜,她情況越來越不好。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