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教師作為引導者
文化差異與道德問題
第2章 歷史回顧
「別自找麻煩」
同性戀
「自瀆」
墮胎史
第3章 愛.性與認同
關於長大成人
自慰
考驗與測試期
尋求道德的真切性
第4章 從統計數字看青少年
第5章 對話空間
青春期──向世界發問
規劃課程
第6章 性脅迫與性暴力
倫理道德基礎
瑞典與世界
-
在人類的性所身處的世界中,有挑逗、渴望、充滿感覺的動作、愛和欲。但人類的性也涉及嫌惡、羞恥或逃避。性教育嘗試用語言文字呈現人類性的不同面向。讓情感有所表達、打破沈默,也可以防止性造成負面影響,譬如性病、性暴力以及意外懷孕。
人類後天免疫缺乏/愛滋被稱為沈默的流行病,有其理由。而這個沈默與性有關。錯誤觀念、迴避談論、知識不足,還有能力匱乏都是造成沈默的原因,但它們回頭又助長了愛滋病的流行。
這本書試圖為性教育提供一個參考架構。架構中的內容、價值觀、事實以及方法,留待給每一個人為自己去打造。這本書可以針對基本概念做討論,也可以做為教學指標。
繼《可以...
-
本書於初版時廣受中小學教師及關心此議題人士好評,並且為各級學校兩性平等主題教師研習指定教材。再版經過修定與新增,於內容上更見豐富。本書作者蘇芊玲女士長期推動台灣兩性平等教育,並且為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
本書是作者蘇芊玲紀錄過去五、六年來,參與推動兩性平等教育與教學工作集結的文字。全書分成三大部分:總論,學校教育,以及社會與家庭教育。總論闡述兩性平等教育之理論與內涵,回顧台灣推動此議題之過程與現狀,並介紹「性別平等教育法」草案之條文與立法理由。學校教育包括教學篇,教材篇,以及教師篇。第三部分將兩性平等教育實施場域延伸至家庭與社會,論述與實務並陳。相信本書定能提供給有志於落實兩性平...
-
曾經擔任國中教師,做過兇巴巴的訓育組長和常被誤認成小妹的總務主任。
當學生時卻相當不務正業,在高中跟著最好的朋友成天看帥哥,念師大總是出現在台大課堂。
把碩士當大學唸了四年,該寫論文卻為了性別教育319鄉趴趴走,本書居然比論文還早完成!
喜歡的事情好多好多,最希望性別大業早日成功。
-
性別教育和過去的「教育」不一樣的是,在推動的過程中,教師不只是教學者,同時也是學習者。在「無處不教學」的性別教育實踐過程中,不一定要有固定的教材、時地才能教「性別教育」。性別教育是什麼?性別教育要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怎麼玩,怎麼教,怎麼在日常生活與教學當中實踐出來?
作者楊佳羚從國中教學的實務經驗與性別論述的思考中淬練出不只一套的性別教育教學法,提供九年一貫教育後中小學教師強而有力的《性別教育大補帖》。上冊—<教師基礎觀念大挑戰>,著重性別基礎觀念的探討與意識的培養,對常見的性別迷思有精彩的解析與澄清,例如:性別刻板印象、性別不平等、性騷擾、兩性關係,以及同志教育的主題。不只適合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