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書快訊

  • 人該如何燒錄黑暗
    一九八九年,藍房子更顯衰舊 推開木門,藉月光洶湧的水壓 我聽見琶音流暢,踏板時機 恰如其分,托馬斯正值健朗 在急煞的琴聲中站起,他走向我 挺拔如一陣銀濤。而我糾結於 要時間靜止而時間未曾 但正因如此,韻律找上我們 「我帶了唱片來。」預先抹除 演奏者與年份。托馬斯接過 這躁動的漩渦,他持以安分的手 難掩的期待,「海頓?」他渴望它旋轉 我明白不忍越是殘忍 就讓音樂漲潮,接管這琴房 燈光流線而琴弦排浪,送他 入黑暗:這一切離心撕扯的中心 我聽見他在顫抖、喘息:「單手彈奏?」 「是的,恐怕──」我潰堤的負疚 此刻,半...
  • 掙扎的貝類
    隱藏於山林中的 海產餐廳 老闆抓起蠕動的貝類 我看著貝類掙扎 桌上的啤酒 氣泡逐漸消失 掙扎的貝類們 是否曾經夢見廚房? 我穿上潛水裝 找到海底的貝類 依偎在牠們身邊 所能夢見的卻只有 同一座海洋 穿著潛水裝 花了三天三夜 走回山林中的餐廳 鍋中的貝類早已冷卻 老闆說 貝類冷掉沒有關係 只要沾點醬油 就會很好吃 我站在門口 發現老闆打不開醬油瓶的模樣 很像正在掙扎的貝類
  • 單向街:城市漫遊者班雅明的步行、探索與懷舊小物
    眼下,人們早就不用信念來建構生活,而大多是被事實所左右,而且後者也大多沒有成為信念的基礎。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不可能指望文學活動在文學框架內發生。更確切些說,文學才因此變得平庸。有意義的文學效應只會誕生在行動與寫作的密集交替中,並間接地呈現在傳單、宣傳小冊、雜誌文章和廣告中。書籍的格式精緻但千篇一律,而多樣的出版品更能在真實的社群裡發生影響力。這種即時的語言才是應那一時刻而生的。 對於社會生活這部龐大機器來說,觀念好比機油;工人不是站在渦輪機前不斷灌油,只需注入一點點在看不見但關鍵的齒輪和接縫處就好了。
  • 俗女日常 (作者親簽版)
      李屏瑤(作家)   柯裕棻(作家)   黃麗群(作家)   盧慧心(作家)   謝盈萱(演員)   嚴藝文(導演)   文壇、影視界 齊聲推薦 「先有前行,才有回頭的看見。就好像我學過外文,才愛上中文;講好台北的國語,才能講台南的台語;決絕排拒過人間,才養出寬和納受人間。關於追獵,我只好懷抱盼望,繼續在生活裡琢磨所有可對人言的細瑣,等待每一次在不可對人言的視界裡,依稀照見那頭言語道斷的豹。」 ──江鵝 兒時得過一只萬花筒,看似平凡無奇的事物都可以翻轉出美麗的圖像。閱讀江鵝文字時我總想到萬花筒,清晰洞見萬事萬物,理解那些疙瘩磕碰,又能維持妥貼不灼人的...
  • 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這本書企圖回答一個核心問題:「親密關係是否逐漸成為現代人私生活的基本特徵」。為了回答這個問題,Jamieson首先澄清親密關係的本質,梳理親密關係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可能展現,並藉著回顧現有的研究證據,批判目前的主流理論與想像的謬誤,以確定她最後的答案。 Jamieson所討論的親密關係,強調「藉由交談、聆聽、分享想法、顯露感情,而維持一種深切的認識與了解」(第七章)。這種形式的親密關係,強調在互動過程中揭露自我,表達自已的情緒與感情,進而建立起情緒上的親近、平等與承諾。Jamieson從大眾閱讀的浪漫小說、口耳相傳的故事,以及社會評論家的敘述中,發現揭露式的親密關係,被說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