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書快訊

  • 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2025珍重重逢版)
      ★2000年後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小說之一   ★新增收錄:〈再次相信:寫在《永別書》初版十年後〉、〈字母會S:精神分裂〉、圖輯   ▎奇形怪狀的台灣歷史,慘絕人寰的愛欲重生   ▎獻給所有孩子氣的痛苦與悲傷   千萬別幻想著,你可以毫髮未傷地從這個故事中脫離。   你不知道的是,你可能會多恨這個故事,或是說故事的人。   記憶會傷人——這是賀殷殷,從出生始,就難逃的命運。父親告訴她:「賀殷殷的殷,是殷海光的殷。」但是這故事並不單單勾起早期的民主運動記憶,有一天,還要溯及日治時期閩客通婚的變形家庭。在此誕生的賀殷殷之母,將是文學中非常難以消化的角色——口口聲聲保衛客家文化的...
  • 香港藝術:九七前後的文化解殖
    現代香港藝術史研究分水嶺 繪畫|攝影|雕塑|建築|裝置|塗鴉|櫥窗|時裝 1984 ~ 2000年間香港藝術的生成與轉向   祈大衛,香港大學藝術系榮譽教授、「香港藝術資料庫」創辦人及學術總監,於千禧年間撰寫Hong Kong Art: Culture and Decolonization──首部從「香港視角」出發、結合香港歷史事件的現代香港藝術史研究。   政權交接逐秒倒數之際,香港藝術家「提早」勾勒回歸後香港,同時關注昔日痕跡將如何消逝;企業與機構透過建築與公共雕塑,投射現代與進步的樂觀前景;平面設計與時裝設計,物色輕巧又本地特色濃厚的意象,致力捕捉時代的情感律動──祈大衛...
  • 分身:與陰謀論者交鋒的鏡像世界之旅
    1占領 第一次發生的時候,我在曼哈頓華爾街外的公廁隔間正要開門,聽見兩個女人談論我。 「妳聽到娜歐蜜・克萊恩說的話嗎?」我瞬間愣住,想起高中時每一個壞女孩,準備聽見羞辱。 我說了什麼? 「今天的遊行是個壞主意之類的。」 「誰問她了?我不認為她了解我們的訴求。」 等等。我從沒說過任何關於遊行的事,更沒說過訴求。然後我恍然大悟:我知道誰說過。我不經意走到洗手台,和其中一個女人在鏡子裡對上眼,然後說出接下來好幾個月、好幾年會不斷重複的話。 「我想妳說的人是娜歐蜜・沃夫(Naomi Wolf)。」 當時是二○一一年十一月,占領華爾街運動正&...
  • 性史:第三卷 自我的關懷
    米歇爾.傅柯 Michel Foucault(1926-1984) 20世紀極富挑戰性和反叛性的法國思想家。青年時期就學於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以後曾擔任多所大學的教職。1970年起任法蘭西公學院思想系統史教授,直至去世。 傅柯的大多數研究致力於考察具體的歷史,由此開掘出眾多富有衝擊力的思想主題,從而激烈地批判現代理性論述;同時,傅柯的行文風格具有鮮明的文學色彩,講究修辭,包含激情,這也是他在歐美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一個重要原因。他的重要著作有《古典時代瘋狂史》、《臨床的誕生》、《監視與懲罰》、《詞與物》、《知識考古學》、《性史》四卷等。
  • 液態之愛:論人際紐帶的脆弱
    齊格蒙.包曼 Zygmunt Bauman 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學家、思想家,也是研究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問題最著名的理論家,現為里茲大學與華沙大學社會學系名譽教授。包曼對社會學與社會理論的卓越貢獻,使得他分別於 1990 年與 1998 年獲頒亞馬菲獎(Premio Europeo Amalfi per la Sociologia e le Scienze Sociali)與阿多諾獎(Theodor-W.-Adorno-Preis)。 包曼的主要著作包括他稱為「現代性三部曲」的《立法者與詮釋者》(Legislators and Interpreters,1987)、《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