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書快訊

  • 黃壁紙 The Yellow Wallpaper
    這是間寬大、通風的房間,幾乎是整個樓層的大小,有環顧四方的窗戶,空氣與陽光都豐沛。我判斷這裡原本是育嬰室,後來變成兒童遊戲間與健身房;因窗戶都為顧及小孩的安全而加了欄杆,牆上也有一些吊環和這個那個的。 牆的漆色跟紙質看起來像曾充作男童課室似的。它一大片一大片地被剝落──這壁紙──在我的床頭頂上,我伸手可及之處,還有在房間另一頭牆腳的大塊面積上。我這輩子再沒見過比這更糟的壁紙了。這些橫陳枝蔓的誇張圖飾中,有一種紋路簡直大逆不道違犯了藝術常規。 壁紙上的圖案暗沈到讓人摸索紋飾脈絡的目光無以為繼,卻又依稀可見到不斷激引人想一窺究竟,而每當你循著蹩腳而左彎右拐的弧線一小段距離...
  • 只有一個學生的學校
    名人推薦   毛毛蟲哲學基金會董事長 楊茂秀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游珮芸   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發起人 蔡淑媖   繪本作家及電視節目主持人 劉清彥   作家 侯文詠   作家 李偉文   台北市新生國小校長 邢小萍   台中縣瑞峰國小老師 陳沛慈   聯合推薦
  • 我討厭過的大人們
    輕蔑也沒有關係喔   想起一些事。第一次在公共場合碰到(林)婉瑜,她有點好奇我爲什麼較親布勒不親其他人。因爲我立刻辨別出那是一種非常善良的好奇,所以我當下就滿足她,我說:「布勒啊,因爲她不算人類啦。」——還好那真是一個悟性很高的環境——否則,一開口就說人家「不算人類」,成何體統。我敢這麼說,就是有把握,不論婉瑜或布勒,都能懂,也都不會用「常識語言」跟我計較。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我發現,越是真心誠意的話,往往越「不像話」。   想說這事,是因爲我對布勒說過一件事——那是在火車上,我們一起離開桃園回台北,就如我前述的,因爲一種「不算人類」的默契,使我並不特別熱衷談話——否則,「塵世面...
  • 愛的不久時:南特/巴黎回憶錄
    暫時的一切——寫在《愛的不久時》「2020我行我素版」出版前   《愛的不久時》(以下簡稱《愛》)是我至今以來,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書。   它有最簡單的面貌,實則說了非常複雜,且只有小說才能說得那麼好的事——也因爲它的這個特性,即使我在公開介紹它時,也一貫「顧左右而言他」,絕不輕易將藏寶圖示人。我自己「偷看」讀者們的反映,會在心中下註腳:「這個已非常接近寶藏了」,「這個越來越沒希望了」。——看到前者,我往往會非常興奮,甚至會想出聲喊,「動手撬開啊!」——有時會看到有人一直在進門處繞來繞去。其實線索都在明確的地方,並沒有刻意為難人,但至今爲止,拿到小寶貝的人多,至尊(?)之寶少。每個人...
  • 人造地獄:參與式藝術與觀看者政治學 ARTIFICIAL HELLS: Participatory Art and the Politics of Spectatorship
    從這本書所探討的例子衍生出來的主流敘事是很負面的:讓參與式藝術裡的觀眾起作用,是在反駁一個迷思性的相反概念,也就是被動的、旁觀的消費。因此,參與是一個橫跨現代的更大敘事的一部分:「藝術必須指向沉思,指向觀看,指向被現代生活的奇觀麻痺了的群眾的被動性。」這個讓觀眾在參與式藝術裡起作用的欲望,同時也是要讓他們擺脫主流意識型態秩序導致的異化狀態的驅力,不管那秩序是消費者資本主義、極權主義的社會主義或是軍事獨裁。從這個前提開始,參與式藝術旨在恢復和實現共同的社會投入的一個社區的、集體的空間。但是方式有所不同:不是透過社會衝擊的構成主義動作,提出另一條路,以對抗世界的不義,或者透過虛無主義式地誇大異化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