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中文版序
穆斯林世界是什麼?
當我收到江孟勳博士的電子郵件,得知他正在把《揭開穆斯林世界》一書翻譯成中文時,我十分激動。很感謝臺灣商務印書館邀請了研究穆斯林社會的優秀學者進行翻譯,他們能夠公允地處理一些細微的術語,這些術語涉及了全球歷史背景下有關穆斯林世界的種族、地緣政治和文明觀念的政治含義變化。
但令我尤其興奮不已的是,這本書被翻譯成了中文,我在書中提出的一些論點,關於亞洲和亞洲主義觀點的歷史的內容,可以因此更容易被中文讀者理解。在二十世紀最初二十年裡,現代中國的知識分子和公眾們是透過亞洲文明、亞洲團結的術語來想像他們在這個全球化、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定位,以及...
-
本書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二十年的精華呈現,透過多位學者的研究,看見人文領域對於社會的關懷,並透過不同質地的書寫搭建對話橋梁──從理論思索走向實踐,也在實踐中看見文化的多元,並藉以思考跨域精神。
書中研究包含人與環境的關係,如日治時期的米種政策、魚藤種植計畫,並闡述工業化如何一步步將土地改造為其剝削的對象;而人們又如何在面對氣候變遷與種種議題時,不斷地在行動中反思並凝聚集體意識,找回人與人、人與其建構的環境、人與環境中其他物種所共構的關係,達到尋求「多物種正義」的可能。
同時,也藉由爬梳族群的遷徙、移動、甚至流亡的歷程,提供多視角的流離想像:從流亡藏人與戰後在日台人的處境,...
-
作者簡介
洛琳‧達斯頓 Lorraine Daston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科學史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MPIWG)榮譽退休主任、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訪問教授、柏林高等研究院終身院士。她的研究範圍極廣,追尋了眾多科學史上視為自古皆然的基本概念,如自然、理性、客觀性等,其具體發展與演變的脈絡,稱之為「不證自明者的歷史」。
譯者簡介
陳禹仲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政治思想專題中心助研究員。喜歡閱讀、旅行與曼徹斯特聯隊。目前的研究主題是疫情政治中的政治情緒。
-
序
譯者序
本書作者布萊恩.馬蘇米(Brian Massumi, b. 1956)為伊朗裔加拿大哲學家、蒙特羅大學傳播系退休教授。他兼社會理論家及社運人士於一身,主張環保、反核、反資本主義,並致力於在英語世界推廣德勒茲的情動力理論,是著名的德勒茲譯者。著述涵蓋藝術、建築、文化研究、政治理論、哲學,企圖連結藝術及政治領域。
本書以情動力理論貫穿資本主義、政治權力、傳統媒體及社群媒體的運作,強調非意識/意識、非語言/語言的連貫性、人類世界與非人類世界的連動性。書中牽涉到的哲學概念都附上英文原文或註解,以利讀者進一步查閱、研究。本書的翻譯是個艱難的過程,經常覺得力有未逮,建議讀者對...
-
序
中文版翻譯序
李亦男
《後戲劇劇場》是一本特殊的學術著作。這本書在1999年問世後的短短幾年中,已經被譯為英、法、葡、西、義、日等十幾種語言,並數次再版,甚至躋身於暢銷書的行列。這在同類的學術著作中實屬少見。
《後戲劇劇場》一書的作者漢斯-蒂斯‧雷曼生於1944年,是法蘭克福大學戲劇系教授、系主任。他的研究領域主要是戲劇理論、古希臘戲劇和當代劇場藝術。
可以說,雷曼教授的《後戲劇劇場》一書為當代劇場藝術研究奠定了基石。他最大的貢獻之一,在於明確區分了「Theater」(劇場)和「Drama」(戲劇)兩個概念。
我們都知道,「Theater」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