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書快訊

  • 黑日 Darkness Under The Sun
    《黑日》內容涵蓋過去八個月以來,生活在香港這座城市所遭遇的方方面面生活狀態。例如: ●寫到施虐者與受虐者: 「施虐的執法者,看似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但他們的行為卻越來越像叢林裡的野獸,而受虐的抗爭者,為了一種高於自身的價值,被毆打和侮辱,一再逼向肉身崩潰的邊界,這時候,人的靈魂最有可能因為試煉而變得更強大,畢竟,世界的其中一個法則事,我們向他人所做的,最終都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寫到扭曲的語言: 「如果說,在示威現場,執法者近距離射擊示威者的胸口。或用膝蓋壓著示威者的頸椎使其昏迷是一種明顯可見的暴力,身為特首的人,一直歪曲詞意和觀念,...
  • 烈火黑潮:城市戰地裡的香港人
    主編序 獻給在絕望中抵抗的人們   想到香港,你聯想到什麼?喧雜生猛的旺角、頭角崢嶸的中環、仗義的市井文化、超速競爭的國際都會,抑或是被中國的資本與人流逐漸淘洗的城市?   觀察過去三十年台灣媒體對香港的報導,幾乎都站在一個相當遙遠的距離。除了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前後,曾吸引世界包括台灣在內媒體的密切關注,但就像浮光掠影,一閃即逝。   香港移交過了二十二載,台灣媒體報導的框架大致不脫三個視角:一是仰望視角,從取經的角度看香港如何在英國殖民下,讓華人世界能出現一個法治和金融秩序傲視全球的城市;第二是共同在經濟賽局裡競爭的視角,以東亞「亞洲四小龍」的框架看待台港之間...
  • 性意思史–張亦絢短篇小說集(缺書)
    作者簡介 張亦絢   一九七三年出生於台北木柵。巴黎第三大學電影及視聽研究所碩士。早期作品,曾入選同志文學選與台灣文學選。另著有《我們沿河冒險》(國片優良劇本佳作)、《小道消息》、《晚間娛樂:推理不必入門書》,長篇小說《愛的不久時:南特 /巴黎回憶錄》 (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二〇一九起,在BIOS Monthly撰「麻煩電影一下」專欄。   網站:nathaliechang.wixsite.com/nathaliechang
  • 德國丈夫
    慕尼黑的偶遇 當我看到你時,我一見鍾情,你微笑對我,因為你知道。--威廉.莎士比亞 十一月的南德,那一天是十六日,慕尼黑歌德廣場,秋天和善地躲在街道的角落,天氣不是太冷,陽光充足,你穿著一件咖啡色的老皮衣,就站在電影院門口,我可能是黑色的大衣和長裙,我吸了一口冷空氣,抬頭走了進去,彷彿像電影院裡有人會看著我走進去,像更早之前在巴黎戲劇學院要上台演出,我是怯生的乃至怯場。售票廳寥寥無幾人,畢竟是大中午,誰會中午去電影院呢,只有你和我,你對我笑著,但我並沒覺得你不懷好意。 我坐在電影院的位置上等開場,正在回頭巡視究竟會有幾個觀眾專程來看史瓦辛Ċ...
  • 文青之死
    暮色將至 年底,初冬,寒氣教人還不太習慣,所以感到分外地冷。外頭天色陰沉沉的,林桑從衣箱裡找出厚外套,這是今年第一次穿它,但衣服是早已穿舊了。在國外那幾年,冬溫低得嚇人,即便多麼窮學生,也得常備幾件厚衣。此刻上身這件,猶記是在星期天的跳蚤市場買來的,那時他和阿君,簡單娛樂就是去逛跳蚤市場,少少錢換一整天樂趣。阿君挑東西眼光不知該說怪還是獨特,總能從一堆不起眼貨裡翻找出特別東西,且那價格通常低廉得很,彷彿除了阿君沒有人會去爭搶。那些奇奇怪怪的小配件、布料、提包,他不能同意多麼好看,但等阿君把它們裝飾在屋裡或在身上穿搭起來,卻又有了一股不俗味道,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