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書快訊

  • 在莫斯科的那場誤會
      寫於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七年間的中篇小說《在莫斯科的那場誤會》(Malentendu a Moscou)原本預定被收錄於《破碎的女人》(La Femme rompue)小說選集(一九六八年出版)。儘管它的文字品質顯然無虞,波娃最後卻捨棄,改以另一部小說《懂事年齡》(L'Age de discretion)取代。《在莫斯科的那場誤會》在一九九二年才首次公開,刊登於《小說20─50》雜誌(Roman 20-50)。   《在莫斯科的那場誤會》講述一對老年退休教師伉儷妮可和安德烈於莫斯科旅行期間所經歷的婚姻與自我認同危機(在結尾順利克服),並有安德烈與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女兒瑪夏在當地和他們聚首...
  •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政治中的道德問題(新版)
      ★史考特.杜伊姆斯特拉(Scott Duimstra)|《圖書館學刊》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的社會裡,眾人各有不同的道德理念,但桑德爾說明,這並未阻止我們去討論像是墮胎或幹細胞研究這類議題,反而能藉由探究何謂「美好生活」,來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這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對一般讀者及學者均極有價值。   ★迪歐尼(E.J. Dionne Jr)|《華盛頓郵報》資深專欄作家、布魯克林社會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喬治城大學教授、《為何美國人厭惡政治》與《起身,反擊》作者   不論你的政治立場是什麼,只要讀過邁可.桑德爾的《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都會認為本書令人...
  • 時間之書
    我第一本買到的薩弗蘭斯基(Rudiger Safranski)著作,是北京商務印書館於一九九九年出版的《海德格爾傳》(Ein Meister aus Deutschland: Heidegger und seine Zeit),在那本書裡,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艱澀的哲學概念,被還原到不同的時間脈絡。原來過度抽象的術語,開始有了血肉,與哲學家的生平及環境發生連結。我們別忘了,海德格最知名的著作是《存有與時間》(Sein und Zeit , 1927),而人類活在世上的最重要特徵,對海德格來說,就...
  • 隅と角
    嗨大家好,我是韋丞。    近日出版的《隅と角》是我的第一本攝影集,它收錄了我自2014年至2019年間拍攝的照片和一些短文。想在這裡和大家聊聊這本攝影集。    雖然知道自己生活的都市是臺北,但在編輯這本攝影集的時候我理解到原來自己的生活場域並不只有臺北。生活場域的範圍取決於移動,在房間繭居的五個小時,可以拆成臺北到日本、臺北到臺南的兩段旅程。所以我的都市我的生活究竟該如何構成?我傾向於將這些濃縮到書中,並隱藏對於這些地點的指涉,讓它們成為一座虛構但真實存在的都市。    本書透過都市地景的影像堆疊,以及生活其中的能動者之囈語,試圖為讀者再現都市生活的感受與影響,反覆演繹何謂「都...
  • 女子漢
    天使降落的荒原   我喜歡楊隸亞的這本書名《女子漢》,這讓人立刻想到譬如小學課本裡稱頌的花木蘭那樣的歷史人物。然而這絕非她的書寫本意,楊隸亞意圖形塑與描繪的,並不是那樣在傳統的父權道統下,如何能犧牲自己的性別角色(代父從軍),或屈辱自己的幸福可能路徑(貞節牌坊),來成全父權架構下某種樣版的單一道德想像。   楊隸亞敘述她眼下所見時代女性的角色與性別掙扎,這裡有著記憶般的梳理,那些如同黑洞般家族故事裡掏洗出來的人物,譬如有著強迫症潔癖的姑姑,讀過日治時期長榮女中的阿嬤,她們如何意圖自主也不能自主的悲涼命運人生。此外,同步並行書寫描繪的另個群塊,是楊隸亞穿梭人間此時此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