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睽違六年 繼《烈佬傳》之後 黃碧雲最新 非虛構小說
小說還有甚麼可能?寫盡了嗎?
一九六六年因天星小輪加價引發的兩夜騷動。騷動在彌敦道發生,十九歲的盧麒走在前頭,十一個月後被發現吊死。
全篇以各種相關史料與媒體報導,完全是以第三者他人語言鋪陳小說形式,黃碧雲搜集大量記載與報導,其龐雜堆疊可以說非常挑戰讀者過往的閱讀經驗,但也開啟了非虛構小說創作之路的可能性。《盧麒之死》代表著香港青年新的角度,也代表著現今香港的種種氛圍。
黃碧雲如是說:
一九六七年三月二十三日,盧麒屍體被發現在佐敦谷牛頭角徒置區細小單位的上格床懸吊,雙腳著地,膝微...
-
-
從出生時的襁褓到死亡時的裹屍布,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織品
如果你將目光移開這一頁,然後往下看,你會看見自己的身體包覆在布料中。(親愛的讀者,在此,我假設你並非裸體。)也許你正坐在火車或地鐵車廂的軟墊席位上,或者蜷縮在軟噗噗的沙發裡。你可能裹著浴巾,可能窩在色彩繽紛的帳篷裡,或是整個人縮在床單上。它們全部都是由布料製成的織品,不論是編織、毛氈壓製,或是針織。
織品—人造與天然—改變、定義、促進並形塑了我們生活的世界。從史前到早期中東與埃及文明皆然;透過中國帝王的絲織龍袍,以及為工業革命提供動能的印度的印花棉布與釉面印花布;乃至於進入化工廠共混纖維的時代,人類因此得以更快的速度...
-
「奧爾嘉.朵卡萩是才華洋溢的作家。」——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二手時間》作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這是一本啟示錄……是一本充滿智慧、想像、難以分類的作品,以最廣義的方式來說,內容以旅遊為題……在這本大膽、多變的書中,朵卡萩找到一個方式將哲學轉化為寫作,要辦到這一點,需要的不只是展翅飛翔,而是要能一飛衝天。」——美國公共廣播電台
「以片段的方式漂亮呈現視角,觀看人對永恆的渴望……野心勃勃、錯綜複雜。」——《華盛頓郵報》
「這是個忙碌而美麗的折磨,這本小說,充滿朝聖者寓言的悸動與理由——神祕的、美好的、魯莽的——我們大膽闖入世界……」——《紐約時報》...
-
名人推薦
李屏瑤|作家
言叔夏|作家
胡淑雯|作家
楊佳嫻|作家
盧郁佳|作家
韓良憶|作家
張亦絢|小說家
葉佳怡|小說家
黃 捷|高雄市議員
―― 一致推崇
各界推薦
「她不會裝腔作勢,只想坦誠地書寫她想寫的,我認為這很有啟發性。」――莎拉‧華特斯,《輕舔絲絨》、《荊棘之城》等書作者
「值得一再重讀的小說……溫特森維持一貫調性的平衡、言語的真誠。這稱得上她最好的作品。」――《觀察家報》
「大眾公認她為當代英語書寫最好的小說家。在她手中,字詞猶如液態,散發光芒,如歌行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