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覺回憶的時光膠囊 香港聾人的生命故事
「溝通」不是聲音的專利,這亦非關於「缺陷」的書
「語言」與「理解」,是權利,也是尊嚴
2011年,聾人路路、阿基與健聽人意軒聯手,將手語的空間美學轉譯為書頁上的線性文字。其中有以聾人視角的戰時經歷、香港手語發源,有聾人社群和生活狀況的細述;也有弱聽人與家屬影響彼此生命的故事;穿插其中的,是健聽作者時而活潑、時而感性的訪談感悟。
2025年,專業手語傳譯員人手短缺的問題仍困頓難解,融合教育、人工耳蝸與助聽器、讀唇與口語仍是大勢。重讀這部細膩的生命之書,是別有新天,或是風景依舊?
收錄聾人、弱聽、健聽家屬,共八人的生命軌跡
...
-
什麼是取消文化?
早在希臘時期,「取消文化」現象就已經存在?
過去的宗教權威不容質疑,是否也是一種「取消文化」?
取消文化是一種古老的現象,不僅存在於資訊發達的現代社會中,也存在於歷史的陰影之下:
古希臘時期的蘇格拉底被控荼毒年輕人的思想而死、伽利略宣揚日心說遭到宗教裁判所的軟禁。
這正是取消文化的目的──壓制那些不受歡迎的發言,並使發言者保持沉默。
網路暴力、集體公審、獵巫行為……取消文化正在滲透社會各層面!
取消文化如何威脅我們的民主體制?
為何取消文化會走向極端的民粹主義?
自啟蒙以來,人們看似脫離威權與宗教的掌控,言論獲得自由,...
-
劉欣蕙
苗栗大湖人,臺中女中、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畢業,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曾獲葉紅女性詩獎優選及多項文學獎,著有詩集《金色蝴蝶》(逗點文創結社)。作品散見於報刊。
喜歡跳舞,仰望晴空,一人獨處的自助旅行。讀詩讓我怦然心動,寫詩助我平息思慮,二者有如靈魂的雙翼,在生活縫隙裡飛行。
歡迎旅行至我的個人新聞臺:
深秋,相遇於布拉格
mypaper.pchome.com.tw/shinhui
-
作者簡介
YUKI
「如果可以我想更認真一點,如果可以,我想留下來。」
YUKI,鏡文學網站作家。
著有作品《裙襬搖搖》、《而我不再覺得失去是捨不得》、《在那個耶誕佳節》
-
晚安
在房間裡
關了所有通訊軟體
找不到其他人說聲
晚安
你和你與我
你想為了他做些什麼
他也是
最後我們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