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密關係」這本書企圖回答一個核心問題:「親密關係是否逐漸成為現代人私生活的基本特徵」。為了回答這個問題,Jamieson首先澄清親密關係的本質,梳理親密關係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可能展現,並藉著回顧現有的研究證據,批判目前的主流理論與想像的謬誤,以確定她最後的答案。
Jamieson所討論的親密關係,強調「藉由交談、聆聽、分享想法、顯露感情,而維持一種深切的認識與了解」(第七章)。這種形式的親密關係,強調在互動過程中揭露自我,表達自已的情緒與感情,進而建立起情緒上的親近、平等與承諾。Jamieson從大眾閱讀的浪漫小說、口耳相傳的故事,以及社會評論家的敘述中,發現揭露式的親密關係,被說成是...
-
-
扎赫拉.漢克爾( Zahra Hankir)
黎巴嫩裔英國記者,專注於報導中東地區的政治、文化和社會交集。她的作品曾刊登於《Vice》、《BBC News》、《半島電視台英文版》、《商業周刊》、《道路與王國》和《文學中心》等媒體。她曾獲得哥倫比亞國際新聞學院的傑克·R·霍華德(Jack R. Howard Fellowship)獎金,在哥倫比亞新聞學院學習深造,並分別擁有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的政治學學位和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中東研究學位。
-
九個案例 三個主題
嶺大師生共寫香港commons的現況、挑戰及可能
何謂commons?這個概念或許陌生,卻一直默默以不同型態扎根在我們身處的社區,述說着深邃而多元的「香港故事」。
本書視commons為一種理念,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晶。透徹嚴肅的學術文章介紹commons在香港的歷史脈絡,以及它如何能成為改變社會經濟、文化和永續生活的方法;淺白扼要的案例紀錄介紹在「合作」、「環境」和「空間」三個範疇中具代表性的案例,整合在香港創建和實施金ommons的現況和挑戰。
以commons為據,我們用另一種方式想像共同享有的城市空間、用另一種方式觀看...
-
視覺回憶的時光膠囊 香港聾人的生命故事
「溝通」不是聲音的專利,這亦非關於「缺陷」的書
「語言」與「理解」,是權利,也是尊嚴
2011年,聾人路路、阿基與健聽人意軒聯手,將手語的空間美學轉譯為書頁上的線性文字。其中有以聾人視角的戰時經歷、香港手語發源,有聾人社群和生活狀況的細述;也有弱聽人與家屬影響彼此生命的故事;穿插其中的,是健聽作者時而活潑、時而感性的訪談感悟。
2025年,專業手語傳譯員人手短缺的問題仍困頓難解,融合教育、人工耳蝸與助聽器、讀唇與口語仍是大勢。重讀這部細膩的生命之書,是別有新天,或是風景依舊?
收錄聾人、弱聽、健聽家屬,共八人的生命軌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