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書快訊

  • 女人屐痕IV:臺灣女性文化地標
    本書記錄八位臺灣女性個人/團體的故事:臺灣首位女導演陳文敏(陳粉)、客家女詩人杜潘芳格、革命鬥士黃晴美、臺灣第一苦旦廖瓊枝、教育家盧仁愛女宣教師、員林小鎮女醫師(謝洪秀枝、張玉花、林碧雲、周李秀娥)、臺灣省婦女會與臺灣妓權運動的重要基地文萌樓。藉由她們的生命屐痕,看見歷史中被忽略的女性身影,踏出不一樣的臺灣女路。 本書報導紀錄,涵蓋電影、文學、藝術、教育、宗教、醫學、歷史、婦女與社會運動領域,呈現在不同領域下的女性,如何結合專長、自我的女性意識在各自時代背景、地理環境、族群、階級等條件或限制下,嘗試在家庭、學校、職場乃至社會,開拓女性的發聲空間,展現對女性的關懷。 八篇文章從...
  • 鹽徑偕行:鹽漬入味的雙人苦旅,在英格蘭西南海濱小徑
    ▲第一部 走進光之中 「請跟我說一個複雜男人的故事。 繆思女神,請告訴我他如何流浪並迷失了方向……」 《奧德賽》,荷馬 (The Odyssey,Homer) ■1. 生命的塵土 我是在樓梯底下決定要去走步道的。那時,我並沒有細想揹著背包走一千零一十四公里路會是什麼光景,也沒有想到我如何才能辦到,更沒有想到自己會在外面餐風露宿將近一百個夜晚,以及走完步道之後又該如何。我甚至還沒有告訴那個已經和我共度了三十二年光陰的老伴,他要和我一起上路。 幾分鐘之前,我還覺得躲在樓梯底下似乎是個好主意。早上九點時,那些穿黑衣服的男人就開始「咚!咚!咚!」地...
  • 回到滬之島:澎湖石滬與里海生活誌
    序 回家的路,在海上   第一次修復石滬的經歷,距離寫書的當下已經過了快六年的時間,回想那段與大海為伍,潮落而作潮起而息的夏季,格外印象深刻,那時陽光留在身上的晒印,已經成了皮膚的底色,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如果沒有這段時光,就沒有現在的我們與離島出走,也不會與師傅、紅羅罩成為在地方最緊密的夥伴。   修滬期間往潭邊跑,修滬結束往紅羅跑,就是不常乖乖待在家,因為家裡的人起初並不諒解返鄉這回事,尤其自己應該好好讀大學卻又總做些讓他們感到困惑的事。   在澎湖成長的經歷裡,不論是家裡長輩、學校師長,都是期望孩子們能往台灣本島、大都市裡發展,除非是有穩定的家業或考...
  • 法蘭西島漂流記:一個台灣太太的新故鄉狂想曲
    哈累大國民 Râler 中文一般說是「抱怨」、「發牢騷」,但我覺得這兩個詞的強度不夠。這個法文單字原指人臨死前呼吸困難的聲音,用「哈累」來戲稱一個人叨叨絮絮的牢騷像快斷氣了那樣,跟台語的「靠么」有異曲同工之妙。哈累就是你不爽、不平、不高興就大聲地講出來,罵出來,讓大家都知道你不高興,不爽,覺得不公平、不同意。台灣人會說是在「靠北」、「抗議」,叫很愛哈累的人作「大砲」。 法語則是稱哈累一族為「哈樂」(râleur)。 哈樂們無論何時何地都在從事這項他們最熱愛的運動,從自然現象(譬如颳風下雨)、社會制度(退休金算法)、國家大事(總統選舉)、交通運輸(火車老是誤點)、人際交流(主管...
  • 來日方糖
    來日方糖 如今方糖已不常見。 去到超市或老一點的雜貨鋪還是能買得到,不過自從果糖問世,越來越少見到方糖。 從前買的是草綠盒子壓深綠色塊的維生方糖,包裝忠厚樸實,擺在冰箱門上,雞蛋格旁邊。包裝盒上的維生兩字帶有迫切性,我總想像在垂危之際,只消服下兩顆方糖,生命就得以維繫的荒唐景象。 在沒有多餘零用錢的孩童時期,經常偷吃這些規規矩矩排在盒裡的白色小正方體糖磚。為了掩飾吃過的痕跡,又像玩俄羅斯方塊一樣,把小糖磚重新排列一番。殊不知大人是不在意這幾塊小糖的,畢竟價廉量多,加之家裡沒有泡咖啡的習慣,一整盒方糖吃了個把月還吃不完。 細細的小糖粉沾在指尖上,光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