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形色絕響:常玉的繪畫藝術

作者:高玉珍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期:2023-08-08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862823200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40頁
開數: 21 x 29 x 1.2 cm 開
類別:精選書展 > 藝術

定價:NTD$ 900
優惠價:NTD$ 810
庫存 > 有

作者簡介

高玉珍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博士

  經歷:
  博物館高考優等第一名(全國僅錄取一名)
  現任文化部 蒙藏文化中心主任
  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 副館長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台灣音樂館館主任

  歷年重要策展:
  1995 雙玉交輝-常玉潘玉良畫展
  1997 黃金印象-奧賽美術館收藏特展
  2001 鄉關何處-常玉的繪畫藝術展
  2008 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
  2009 燃燒的靈魂-梵谷特展
  2011 世紀大師-畢卡索展
  2013 印象‧經典-莫內展
  2017 相思巴黎-館藏常玉展
  2018 過盡千帆-王攀元繪畫藝術展

內容簡介

  我的生命一無所有,我只是一個畫家。
  對於我的作品,我認為無需賦予任何解釋,
  當觀賞我的作品時,應清楚我所要表達的……
  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常玉名言

  自21世紀以來,畫家常玉在世界畫壇上引發的熱度即不斷攀升,終已成為東方繪畫市場上一顆耀眼、充滿傳奇、不可多得的巨星。尤其是其作品風格所散發出來的魅力及獨特性,少有人可以取代。

  常玉不經意卻刻意的構圖,真情流露,表現他對藝術的內在意念,也是東、西藝術交流下不斷創造屬於他個人的藝術特質,其一生追求的藝術表現,是統合線條與形色和諧之美的純粹藝術之路。

本書特色

  本書整理常玉的生平與旅居巴黎的生活,探索常玉受東方美學、西方藝術的影響並綜論常玉繪畫的藝術特色。



莫愁「鄉關何處」─ 回首常玉
蕭宗煌(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常玉是20世紀留法的重要華人藝術家,作品以簡約流暢的書法線條和特殊的構圖及用色營造出個人鮮明獨特的風格。但我開始知道常玉是1994年奉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派駐法國巴黎文化中心服務,當時經常陪同巴文中心趙克明主任拜訪旅法藝術家如趙無極、朱德群、熊秉明、侯錦郎、彭萬墀及陳英德等前輩,偶爾會從藝術家閒聊間提起常玉,趙克明主任總是淡然而笑,簡單幾句不多回應。後來因有所謂後代追討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常玉畫作事件,也陸續從趙克明主任與駐法老長官傅維新及卓鳴鳳口中得知完整的梗概。

  在1999千禧年前我奉派調返文建會服務,發現常玉已是藝術拍賣市場上的寵兒,畫價如日中天。2001年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鄉關何處─常玉的繪畫藝術展」,當我佇立在展場觀展人群間,面對畫作,剎那間彷彿道盡常玉一生的繁華與孤寂。常玉出生於四川富商家庭,1921 年受「勤工儉學」運動影響遠赴巴黎,卻選擇在學風自由的蒙帕納斯「大茅屋學院」進修,也未如徐悲鴻、林風眠等學成返國辦學傳藝,而決定留在巴黎從事創作,並成為當時所謂「巴黎畫派」代表性的華人藝術家。1964年常玉本已應邀國立歷史博物館個展及師範大學教席,1966年卻因瓦斯中毒意外辭世。

  常玉迷戀花都、最後長眠斯土,此情此景有如他早期鏡面書法作品描述「秋菊詩人賞,文人對幾杯,可憐此間菊,只供作人墳。」回顧常玉畢生鍾愛畫菊與人體,菊花與美女也成往後藝術知音緬懷經常湧現的記憶。觀看常玉作品粗細兼具的書法線條、特立獨行的裸女姿態,黯然獨自翱翔老鷹,自我暗喻荒漠中的小象等,畫中孤獨的符號超越真正情感的喜怒悲歡。常玉從未對自己的創作特別命名或詮釋畫中意涵,而晚期創作則見心境轉變,形塑「天人合一、物我兩忘」東方內斂與西方藝術宣洩錯綜糾葛的美感,卻也更奠定他藝術無限的魅力。

  高玉珍博士離開長年任職的國立歷史博物館,業界皆感到意外,惟她期待將多年策展經驗和長期對常玉的研究心得集結出版,呈現更完整且全面性與系統性的分析探討,我則極力支持與衷心期待,如今專書的順利付梓,盼望有如常玉對藝術的信念「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帶給大家分享的喜悅!

自序

且向花間留晚照
高玉珍(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主任)

  寫作讓心靈沉澱,也讓自己對過往歲月的整理和思考,長期從事藝術行政工作的我,不知不覺喜愛觀察藝術家的作品,並感動創作背後深藏的情感和故事。我一直熱愛博物館工作,長期接觸下讓我結識眾多藝術家和收藏界的朋友,他們讓我不斷學習前進,並懷著感恩的心去完成許多自己原先認為不可能的任務。

  出版常玉專書是我長期的心願,但突然的工作轉換離開國立歷史博物館,讓我把已經撰寫完成的文章擱置下來⋯⋯。直到去(2022)年父親節當天,我非常摯愛健康的父親突然離開人世,來不及告別的傷痛至今揮之不去,他生前最期待是我常玉專書的出版,也因此成為我快速完成的最大動力,出版的過程可以想像應該是非常繁瑣不安,但卻意外地順利進行下去。

  催生此書首先我一定要感謝藝術家出版社何政廣社長、王庭玫總編輯、編輯許懷方與王晴及美術編輯張娟如,他們細心耐心且專業的審閱所有資料,並不厭其煩地讓我多次來回校對更正,有效率的掌握每一出版環節。還有在2017年和我合作常玉展後宣布退休的王行恭老師,專程為我此次專書的封面設計指導。更要謝謝我過去長期服務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及梁永斐館長,讓我能觀賞研究常玉的第一手珍貴館藏,並順利出版。還有這次為我出版寫序的前政務委員黃光男校長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蕭宗煌院長,以及提供趙熙資料的中國四川博物院魏學峰院長。此外,長期投入常玉作品的整理、出版及展覽盡心盡力的先進包含立青文教基金會衣淑凡董事長、國巨基金會、耿畫廊耿桂英董事長與大未來林舍畫廊創辦人林天民先生等單位,私人收藏家李明德先生、詹忠志先生、施俊兆先生、黃寶雲女士、謝益誠先生及黃偉杰先生等人,以及我的好朋友林信和律師、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林詠能教授、賴貞儀博士與陳婷芳女士對我的專業指導,更有許多默默為我加油打氣支持的力量。這次的寫作及出版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常玉藝術的偉大,他不只是在畫畫,他本身就是藝術,即使他在世時孤單的靈魂,卻永遠讓人懷念⋯⋯,不管和他識與不識⋯⋯。

  總之,這不是一本常玉的傳記,我沒有為他整理年表,對於他的作品年代也只針對有明確年款才紀錄,期待這本專書喚起更多知音對常玉的喜愛,更期待這是個開端,未來有更多研究者提出寶貴意見,讓常玉和台灣的緣分長長久久,成為這塊土地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