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道與技之間:林珮淳藝術的啟示與警世

作者:林珮淳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期:2018-12-0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862822258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416頁
開數:17 x 24 x 2.08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藝術

定價:NTD$ 550
優惠價:NTD$ 495
庫存 > 有

林珮淳

國立澳大利亞沃隆岡大學藝術創作博士

現任
台灣科技藝術學會副理事長
台灣女性藝術學會榮譽理事長
林珮淳數位藝術實驗室主持人

獲獎
中興藝文獎章
澳大利亞傑出藝術人才永久居留榮譽
德國紅點獎
文化部公共藝術獎

經歷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教授
中國科大講座教授暨規劃與設計學院院長

著作
《女藝論》、《台灣數位藝術e檔案》等。

展覽
作品展於國內外重要藝術大展與美術館,如紐約皇后美術館、法國Exit and Via藝術節、波蘭媒體雙年展、阿根廷404國際電子藝術節、台北雙年展、台灣雙年展、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台灣國立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及台北當代藝術館等。

本書集結了林珮淳近三十年的創作記錄與論述,以及納編了三十篇國內外重要藝術史學家、評論家、策展人及教授學者們的中英文研究與評論,將她的作品置在藝術史觀內,從女性藝術、數位藝術、生態女性主義與數位女性主義美學來剖析林珮淳的藝術。此書不僅是林珮淳的作品集,更是集眾多評論與研究觀點所匯整而成的重要創作研究專輯。提供對台灣當代女性藝術與數位藝術有興趣的讀者們參考、閱讀。

林珮淳在長期堅持、辛苦耕耘的努力中,已然成為90年代崛起的一批女性藝術創作者中,迄今擁有最強活力與傑出表現的藝術家。——國立成功大學 蕭瓊瑞教授

「道」與「技」之間的關係,是討論哲學與藝術的重要課題。一件藝術作品能傳達出一種信念、一種思想、一種對於宇宙人生根本之學的反省與檢討,並藉著有形、有體、有色、有象的藝術型態表現出來,甚至達到「神乎其技」的境界。——國立台灣大學名譽教授、美國史丹佛大學訪問學人 / 林麗真



「道」與「技」之間的關係,是討論哲學與藝術的重要課題。一件藝術作品能傳達出一種信念、一種思想、一種對於宇宙人生根本之學的反省與檢討,並藉著有形、有體、有色、有象的藝術型態表現出來,甚至達到「神乎其技」的境界,這絕對不只在乎一個藝術工作者的技術表現本身,更在乎其技背後所透顯出來的神理神思!這種神理神思,應是出自作者對宇宙真理、人群社會、個己生命中諸種課題的真實關懷和生命體認。若說道是技的所以然之理,技便是道的所然之跡;若說道是技的形上根據,技便是道的形下展現。觀看林珮淳教授的藝展,觸動了我對「道」與「技」之間的哲學省思,也被她的生命體認所感動;因為她的藝術作品好像是在講道、傳道,並揭開、引發又激盪起人們對科技文明的「迎/拒」情結,並對非自然之人工景觀、人工生命的「實/幻」感受,以及對人生哲學課題的深思與反省…。在科技與自然、人造與初創、破壞與開發、虛幻與真實、叛逆與敬虔、人本與神本…之間,這個世界將會流向何方?你我究該如何抉擇?

林珮淳教授自1995 年獲得澳大利亞國立沃隆岡大學藝術創作博士學位後,即靈思泉湧又努力不懈地發表了許多藝術創作。她的創作蓋以「大自然與科技文明之間的對立關係」作為思考主軸,運用隱喻、諷刺、反襯等手法,透過科技符號與科技媒材以反科技,批判了人工、人造、非自然的虛擬假象,傳達出「回歸自然」的理念。她曾自我表白對於21 世紀科技文明發展的憂思,說:「我從作品中不斷的對這種人造、人工、複製、數位、虛擬等文明產物與現象作批判,企圖透過廣告燈箱與輸出圖像,建構出各式各樣的人造美景,以模仿『都會文明』的那種艷麗與虛華,以及那種生硬、不自然的外表。這種反思、反諷的創作理念與手法則成為我從1999 年至今的作品主軸。壓克力燈箱的發光體的確奪人目光,展出時受到許多觀眾喜愛,然而這正是我藉著作品試圖批判的意圖,因為它反射出都會人的心態──習慣於人造景觀而不自覺它的荒謬。人類似乎早已習慣於複製或模仿大自然,卻無法警覺到這種『人造物』已取代了真正的大自然。這類作品愈加吸引人就愈加印證人們對於人工假象的親切,也就更凸顯出我的創作理念:人類若不回歸大自然,若不走出文明的迷思,恐怕有朝一日,大自然只是一些數位的圖像、燈箱、虛擬影像…等所虛構的假象,而人類真正賴以維生的大自然,其存在意義又將會如何呢?」林教授所發表的一系列「回歸大自然」的作品,的確相當成功地傳達了這個訊息。

尤自2004 年起,林教授在「回歸大自然系列─人工生命」系列作品中發表《夏娃克隆I》與《捕捉》,特以3D影像及標本的形式虛擬人工的假生命,批判此種假生命可以任意被存檔、編碼、變造或刪除的數位檔案。2007 年又以互動裝置發表《創造的虛擬》與《夏娃克隆II》,建構虛擬的人蛹合體、人蝶合體等影像,直批人類所創造的虛幻生命何等遠離神的初創。2010年後又繼續發表《夏娃克隆肖像》、《夏娃克隆手》、《夏娃克隆III》、《透視夏娃克隆》、《量產夏娃克隆》與《夏娃克隆啟示錄》等作品,更將夏娃克隆的頭部與手部烙印上《聖經‧啟示錄》所記載的666獸印,以人獸同體的邪惡意象,警惕科技文明所帶來的毀滅危機。

「夏娃克隆」肖像,美則美矣,但眼神中充滿著狐疑、不安、窺視、孤獨。此一肖像被放置在壓克力透明材質所製成的黑框中,仿若ㄧ具具死體的標本,但因眼神會隨著觀者的移動而轉動,於是又像是ㄧ具具活體。這樣的肖像彷若現代宅男宅女的形象,是美還是不美?「夏娃克隆」的手採用立體雕塑,手腕、手指的姿態均甚美麗,但卻蓋有666獸印,又被置放在醫學用罐中,猶如器官被存放在福馬林而處於被實驗的狀態。因此這一具具美麗的手,看起來卻相當恐怖,不但毫無生機,也極詭異。《夏娃克隆III》則以六角環場大型互動投影裝置,呈現六個不同巨形的水中夏娃克隆臉部,隨著觀眾左右位移而控制臉部轉動的角度,夏娃克隆的眼神也隨之跟蹤。背景聲音則呈現水中的氛圍以及左右移動的聲響,觀眾在環繞六面投影的環場中,猶如置身於詭譎的環境中與巨形夏娃克隆進行對話,這便帶給觀眾反思科技文明的背後所暗藏的危機。在暗室中,這類作品所帶給人的震憾,是久久難以忘懷的!

林珮淳教授的作品的確會講道、會傳道。而其道之來源,則得自列國先知對《聖經》真理的開啟與講論,也得自新約教會對人類終極命運的關懷。林教授是一位敬神愛人的基督徒,她信耶和華神也信神所差來的先知;因此她的藝術思維,總不離人與造物主的關係問題,也不離文明與大自然的關係問題。在「夏娃克隆」系列中,更是嚴肅地省思到《聖經‧啟示錄》中所預示的「神魔對決」的問題了。《聖經》說:「敬畏耶和華神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由於珮淳教授是一位敬畏神的聰明人,因此所揭舉的藝術思維課題,已觸及哲學和宗教的領域而引起國際藝術界的重視。她的藝術成就自不僅限於一時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