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白牙(2021年新版)

作者:莎娣.史密斯(Zadie Smith)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1-12-0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ISSN:9789860777505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608頁
開數:14 x 20 x 3.04 cm開
類別:精選書展 > 國內外文學創作

定價:NTD$ 520
優惠價:NTD$ 468
庫存 > 有

作者簡介

莎娣.史密斯(Zadie Smith)

  1975年出生於北倫敦,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牙買加人。她就讀劍橋大學英文系,1997年畢業。

  她備受讚譽的第一本小說《白牙》(White Teeth)是一幅現代倫敦多元文化的生動寫照,闡述三個不同族裔家庭的故事。該書獲得諸多獎項,包括《衛報》首作獎,惠布瑞特首作獎和不列顛國協作家新作獎等;同時也奪得艾瑪獎的最佳小說和最佳女新人獎,進入《週日郵報》青年作家獎和百利女性小說獎以及作家協會小說首作獎的決選名單。這本書讓她從藉藉無名之士一躍而為眾所矚目的文壇新星,不少評論家將之譽為年輕世代的魯西迪(Salman Rushdie)或者古雷西(Hanif Kureishi)。

  莎娣‧史密斯的第二本小說《簽名買賣人》(The Autograph Man)是一個關於失落、執迷和聲名本質的故事。在書中,她以戲謔的方式檢視聲名的虛浮與不可靠。同時,她也透過鮮活的言詞,將好萊塢電影元素融入書中人物的日常對話,顯示出與她同一世代的人,在生活中,如何受到好萊塢的影響。該書贏得2003年《猶太季刊》文學獎,同年亦被英國權威文學雜誌Granta選為二十位年輕世代最佳作家之一。

  2005年,她的第三本作品《論美》(On Beauty)入圍英國曼布克文學獎決選,並在2006年獲得百利女性小說獎。莎娣‧史密斯,絕對是這個世紀值得期待的重要作家。

譯者簡介

梁耘塘

  東吳大學英國文學系,美國夏威夷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譯有《小婦人》、《男人獵豔書》、《視覺藝術與認知》、《白牙》等。

審定簡介

穆卓芸

  文字手工業者,譯有《尋找松露的人》和《愛情的謎底》等書。

內容簡介

這些姓和名不協調的孩子,他們的名字裡藏著移民潮。
這是一本會咬人的小說。――英國作家魯西迪

  尖銳諷刺、節奏鮮明、語彙豐富、文風新穎。這是莎娣.史密斯震驚文壇的出道作――《白牙》。

  英國白人阿奇娶了小他二十八歲的黑皮膚女子,他一生怯懦膽小,就連自殺都只敢交給拋硬幣決定;山曼德是個孟加拉裔服務生,沉醉在祖父是戰爭英雄的過往威名,本身卻意志不堅、出軌偷吃,和老婆打架屢屢敗下陣。

  兩人因二次世界大戰相識,再因進入苦悶家庭生活成為摯友,並在下一代自我認同危機中相互扶持――阿奇的女兒愛瑞滿頭狂野鬈髮、豐腴有肉,卻渴望著白人的直髮,深信消瘦身材才好看;山曼德有一對雙胞胎,他卻認為英國習慣腐蝕了家族優良傳統,於是挑了一個兒子送回祖國(因為錢不夠),衷心期望就算父親本人意志不堅,兒子(之一)也要當個好回教徒。然而,就像人無法擺脫自己的影子,傳承也非自身能選擇或排除。傳承在血液之中,在愛瑞的鬈頭髮上,在雙胞胎的基因裡,讓他們無論走到何處,永遠感到格格不入,彷彿時時刻刻都得遷徙,世世代代都是外來者。

  莎娣.史密斯於二十四歲推出重磅鉅作《白牙》,雖是新人作家之姿,文字卻洗鍊而技巧純熟。她在接下來十年皆有作品發表,無不獲得文壇一致推崇。書中描述兩個混種家庭的兩代離散;一代是物理上,一代是心理上。她更以某種宿命論口吻做為開頭,再以此串接整篇故事。然而能佐證命運的不只是超自然信仰,諸如遺傳學、基因、DNA都能成為論述根據。可見史密斯想用以舉證的多元範例已非兩兩對照,而像散落面前的抓周物品,任憑抓取、各自表述。這便是當代英國社會――或任何身分認同已太難定義的社會――之困境。「我是誰」再也不是選擇題形式,而是長文申論仍不能說清的大哉問。

  §莎娣.史密斯作品集§
  《白牙》White Teeth
  《簽名買賣人》The Autograph Man
  《論美》On Beauty
  《搖擺時代》Swing Time
  《西北》NW

榮獲獎項

  《衛報》首作獎
  惠布瑞特首作獎
  不列顛國協作家新作獎
  艾瑪獎的最佳小說和最佳女新人獎
  《週日郵報》青年作家獎、柑橘獎、作家協會小說首作獎決選名單

名家推薦

  臺北大學應用外語系 王景智教授 專文導讀
  作家 張惠菁 專文推薦
  小說家 王聰威、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江淑琳、作家 吳曉樂、瑯嬛書屋店長 張之維、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陳夏民、浮光書店、春秋書店創辦人陳正菁、作家 陳思宏、作家 黃崇凱、陽明交通大學外文系終身講座教授/國家講座主持人 馮品佳――推薦

媒體讚譽

  舉重若輕之筆,嘲謔寫日常生活各種失落與在失落中寄望遙遠夢土的人們,刨根倫敦多元族裔龐雜的文化認同問題。――張之維,瑯嬛書屋店長

  莎娣.史密斯大學時期寫就的作品,已可看出她往後作品的輪廓。從巨觀社會結構到微觀人際互動,在她筆下,自然浮現、潺潺流動。――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江淑琳

  天賦異秉到不可思議的新人作家。文字精明,博學多聞,更帶了些撒潑世故的口吻。――角谷美智子,《紐約時報》

  這本出道作談種族與認同,卻生氣勃勃、輕快活潑……莎娣帶刺的慧黠文字不但親切,更稱得上辛辣無比。――《時人雜誌》

  了不起的出道作……令人想到魯西迪與約翰.厄文。《白牙》走喜劇風格,處處顯露精明不羈,並由作者的精巧文學手法編織成冊。――《娛樂週刊》

  《白牙》就像倫敦的寫照,是各種聲音、語調和本質持續混和而成的產物。――《紐約時報》書評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五日下午三點。兩兄弟經過八年的隔閡,在一個空房間(終於)見面了,並發現預言他們未來的基因,竟產生了不同的結果。米列特對他們的差異大吃一驚。鼻子、下顎的輪廓、眼睛和頭髮。他哥哥對他來說根本就是陌生人,而他也老實地這樣跟他說。

「是你希望我變成陌生人吧,」馬吉德面露狡猾說。

但米列特就是直言不諱,根本沒興趣在那邊打啞謎,簡單一句自問自答說出他掛心的問題。「所以你們是篤定要舉行了是吧,啊?」

馬吉德聳聳肩。「停止或開始都不是我能決定的,兄弟。不過是的,我打算盡我所能予以協助。那是個偉大的計畫。」

「那是件令人憎惡的事,」(傳單:創造的神聖性)

米列特從桌下拉出一把椅子,面朝椅背坐了下來,活像困住的螃蟹,手腳攤在兩旁。

「我倒認為比較像是矯正造物主的錯誤。」

「造物主不會犯錯。」

「所以你的意思也是要繼續囉?」

「你他媽說得沒錯。」

「我也一樣。」

「好,很好,就是這樣了,是不是?結果已經出來了。KEVIN會採取一切必要行為阻止你和你們這種人。事情他媽的結果就是這樣。」

但跟米列特的了解正好相反,這不是演電影,不會有他媽的結果,就好像沒有他媽的開始一樣。於是兩兄弟開始爭論,而爭論又在片刻間逐步擴大,他們讓「中立地方」的美意變成了笑話;相反的,他們讓整個房間充滿了歷史――過去的歷史、現在的歷史和未來的歷史(因為真的有這種事)――他們就像容易興奮、愛拉大便的小孩,把原本空白的地方用過去的臭屎尿搞得汙穢不堪。他們用他們的每個牢騷、每個早年的記憶、每個爭論的原則、和每個激辯的信念,覆蓋了這個中立的房間。(未完)